首頁 在西方發現陳寅恪:中國近代人文學的東方學與西學背景

(三)研究生三年級

字體:16+-

1920年秋季,寅恪進入研究生三年級。據《哈佛大學名錄》,他注冊時填的地址是特羅橋街14號,見於《登記手冊》全校人員名錄260頁,但《登記手冊》187頁學生宿舍名錄卻將寅恪列在神學堂38號房間之下[40]。綜合兩處的信息,寅恪應該是住在特羅橋街14號,這是獨棟小樓,並非大學宿舍。查遍這一期《登記手冊》,並無其他哈佛學生住在此樓,似乎是寅恪單獨租住的民房[41]。

根據1920年哈佛出版的《哈佛大學目錄》,和這個住址一起登記的信息包括寅恪的專業古代諸語言(ancient languages)。當時哈佛大學全部專業分成十五個學部(Divisions),包括閃米特語言與曆史、古代語言、現代語言、曆史—政府—經濟學、哲學、教育、美術、音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人類學、醫學。其中古代語言學部下分印度語文學和古典學兩個係,學部主任為希臘學教授古立克(Charles Burton Gulick,1868—1962),印度語文學係係主任為蘭曼,古典學係係主任為穆爾,即前文我們提到的曾任文理研究院代理院長的學者[42]。

《哈佛大學名錄》也提供了當時蘭曼開課情況。蘭曼開的梵文、巴利文課按照從低到高的程度連續編號為1、2、3、4、5。其中1是基礎梵文,2~3為高級梵文,4~5為巴利文。這一年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上的1a《梵文與英文、希臘文、拉丁文之關聯》與1b《梵文與英文、希臘文、拉丁文之關聯》,兩者上課時間地點一樣,都是周一、三、五下午兩點半,但1a為課程前半段內容,1b為課程後半段內容。當時研究生課程有2~3《高級梵文》,4~5《巴利文》,其中2《高級梵文》主要講《羅摩衍那》,3《高級梵文》主要學《薄提訶利》(Bharti-hari)短詩及注釋、蘭曼的《吠陀》選本、惠特尼的《阿闥婆吠陀》,4~5《巴利文》也和他以前上課的內容一樣。而20c每周一次的梵文討論會主要討論《攝一切見論》以及《奧義書》等哲學文本。這一學年寅恪選修的課程計有《希臘文8:柏拉圖與亞裏士多德》、《希臘文A:荷馬與希羅多德》、《印度語文學4:巴利文》、《印度語文學5:巴利文(續)》、《印度語文學9:哲學梵文》、《梵文》討論會、《閃米特文13:阿拉伯文》等[43]。從古典學進入印歐古代語言,這是當時典型的比較曆史語言學的路數[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