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在哈佛的中日兩國留學生當然存在很多不同之處,我們前文已提示了哈佛中日留學生的居住習慣有所不同,中國留學生大多數住在校園附近,而很多日本留學生剛到哈佛時選擇住在波士頓西郊的日本人聚居區,後來才住到校園附近,似乎比較謹慎,也比較抱團,可能也是生活習慣問題。不過,除此之外,兩國留學生群體在其他方麵也存在很大差異。
其一,同樣主要來自兩個大城市,日本學生仍然主要來自東京,來自大阪者要少很多。而中國留學生注冊時表明來自上海的人最多,這當然包括祖籍來自其他地方而從上海聖約翰大學出來留學的學生。這說明當時上海乃是教育水平較高、西學教育較為發達的地區,從聖約翰大學出來的學生因為學術背景接近美國,英文基礎好,也比較容易被哈佛大學錄取,學生進入哈佛之後,也比較容易適應。例如俞大維,他入學之後,在哈佛表現極為優異,不僅每年都拿獎學金,還能指出神學院教授穆爾(George Foot Moore,1851—1931)書中的失誤[35]。中國留學生注冊標明來自北京,乃是因為很多人通過清華學校的留美考試來哈佛,清華學校當時是利用美國返還的庚子賠款而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所以當然會吸引很多學生參加其選拔考試[36]。
其二,這裏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留學生有五人在哈佛學習牙醫,這是與中國留學生最大的不同,因為當時中國留學生似乎無人學習牙醫。日本非常重視牙醫,早在1890年即醞釀成立相關組織,當時牙醫數量不多。至1903年即成立了牙醫的專業組織,即齒科醫師會。1926年改名為日本聯合齒科醫師會。1931年日本設立學校齒科醫製度,1940年設立齒科軍醫製度。1907年中原市五郎(1867—1941)創辦私立共立齒科醫學校,這是日本第一所專業牙醫學校,後來改製為日本齒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