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西方發現陳寅恪:中國近代人文學的東方學與西學背景

第十一章 自由與真理:個人主張與近代思想

字體:16+-

導言

寅恪的學術未見得能被普通世人所了解,但他那兩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卻往往為世人所引用。這兩句話出自他給清華大學留下的《海寧王先生之碑銘》,其中之“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誌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這一句很容易讓人想到《聖經·約翰福音》第八章第三二節,其文略雲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這句話可以看作是上帝對知識人的最佳教導。追求真理是知識人的天職,而其目的乃是為了得自由。可是,不同的知識人對於真理的認知也非常不同。所以,盡管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奔波,而能真正得到自由的知識人少之又少。

有學者認為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末是猶太人世紀(Jewish Century),因為猶太知識人為世界提供了物質世界和人類世界的各種解釋。如古典社會學的三大奠基人,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韋伯(Max Weber,1864—1920)、迪爾凱姆(émile Durkheim,1858—1917)都是猶太人,共產主義運動的諸多早期領袖也是猶太人,在代表自然科學成就最高榮譽的諾貝爾獎頒發的第一個一百年之中,幾乎五分之一的得主是猶太人,有很多人認為這在曆史上可稱之為“猶太世紀”[1]。

一些學者將所謂猶太世紀的起源追溯到18世紀一部分猶太拉比的貢獻。這些拉比從工業革命以來資本主義興起的現實中意識到一個偉大時代的到來,這個偉大時代的出現即是現代化。而當時猶太長老們認為猶太人的選擇無非兩種,一是保守本民族的文化和特色,不受這一轉變的影響,保持傳統的猶太性(Jewishness);二是參與這種巨變,讓猶太民族在認識真理的過程中獲得自由,猶太性獲得新的生命。這些長老們決定選擇後者。後來的曆史證明正是這種參與使得猶太人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脫穎而出,明星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