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先應該注意到周作人使用的很多民俗學名詞均給出了其西文原語,而這些西文原語很多是德文,從這一現象可知周作人的民俗學知識和德國文化的影響分不開。事實上,民國初年的周作人經過在日本學習的階段,對德國文化和學術已經有所了解。如果從詞匯來看,他使用的很多術語均提供外文原文,而這些原文顯然是德語,比如童話(M?rchen)、兒童學(Paidologie)以及人類學(Anthropologie)[5]。又比如他在1919年發表的《祖先崇拜》一文中提到生物學,使用的原文Biologie 一詞也是德語[6]。他也在日本留學期間接觸了德語文學,如他對歌德的了解來自日本學者森鷗外(1860—1922)。他在1922年7月24日發表的紀念文《森鷗外博士》中列舉了森鷗外翻譯介紹歐洲文學的功績,提到森鷗外翻譯了歌德的《浮斯忒》,以及介紹歌德生平的《哥德傳》和介紹歌德名作的《浮斯忒考》[7]。森鷗外原本學醫學,愛好文學,1884—1888年曾留學萊比錫、德累斯頓、慕尼黑等地,對德國文化及文學頗為留心,也是介紹德國美學特別是哈特曼的美學思想到日本的重要人物[8]。大概周作人也讀過他的德語作品翻譯。森鷗外可能影響到了日本著名民俗學者柳田國男(1875—1962)。後者1890年在東京結識森鷗外。柳田是日本民俗學的奠基者[9],而博聞強識的周作人也的確讀過他的著作,如《退讀書曆》[10]、《遠野物語》等。
周作人在1931年11月17日專門撰寫《遠野物語》一文,指出該文指示了民俗學的豐富趣味,柳田雖然不使用民俗學這一稱呼,但他和高木敏雄編輯發行的《鄉土研究》一刊促成了民俗學在日本的發達[11]。周作人在1943年7月5日撰寫的《我的雜學》一文中對日本民俗學的興起略有評說:“《鄉土研究》刊行的初期,如南方熊楠那些論文,古今內外的引證,本是舊民俗學的一路,柳田國男氏的主張逐漸確立,成為國民生活之史的研究,名稱亦歸結於民間傳承。”[12]周作人倡導民俗的研究,固然跟柳田對他的影響不能分開,但柳田或許受森鷗外影響,而森氏又從德國吸收了一定的思想資源。所以這其中有從德國到森鷗外、從森鷗外到柳田、再到周作人的學術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