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西方發現陳寅恪:中國近代人文學的東方學與西學背景

第一節 陳寅恪與德國東方學會

字體:16+-

20世紀初德文學術出版物中保存了若幹提及寅恪的線索,頗值得留意,通過仔細考察這些線索,可略知當時德國東方學界一些學者之動向以及寅恪與德國學術界之聯係。

首先值得一說的是,寅恪離開哈佛到柏林不久即找到組織,加入了德國東方學會,他至少從1921年9月起即是德國東方學會會員,這一聯係一直維持到他赴清華國學研究院上任。1922年出版的《德國東方學會會刊》(ZDMG)在其會員名單中列上了寅恪的大名,會員號為1888。當時他還是研究生,地址是柏林選侯大街中國使館[5]。1921年1月7日和9月30日東方學會在萊比錫開了兩次會,寅恪在柏林大學的老師呂德斯(Heinrich Lüders,1869—1943)是德國東方學會副會長[6]。大概因為老師是“領導”的緣故,他在1921年9月加入了東方學會[7],算是1921—1922年度會員。當時的會長是外交部長羅森(Friedrich Rosen,1856—1935),東方學會會員號為1735。他雖然是外交部長,也是位學者,父親是伊斯蘭學家,後投身外交事業,長期在中東出使,母親則來自英國猶太學者家庭。羅森在萊比錫出生,在耶路撒冷長大,從小便學習了德語、英語、阿拉伯語和土耳其語,後來在柏林、萊比錫、哥廷根、巴黎等地學習東方諸語言。1887年起在柏林大學教波斯語和烏爾都語。1890年因和柏林大學領導發生衝突,遂放棄教職進入外交界,長期出使中東地區。1921年5月至10月擔任外交部長。所以《東方學會會刊》注明了他的身份(Staatsminister)。1935年他病逝於北京。

圖十五 寅恪的老師呂德斯

按照現代學會的慣例,會員加入學會需按年度繳納會費,而加入學會之後將定期收到學會會刊、通訊以及召開年會的信息。所以隻要參加這種學會成為會員,便可以及時了解學術界同行的學術活動和學術進展。與寅恪同一年出現在東方學會會員名單中的其他幾位值得注意的學者還包括哥廷根大學教授吐火羅語學者西格(Prof.Dr.Emil Sieg,1866—1951)[8]、萊比錫大學的學生哈隆(Herr Gustav Haloun,1898—1951)[9]、林語堂[10]、衛禮賢[11]。而上一年的學會會員名冊中則有西格林、勒柯克、繆勒[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