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交替,新舊轉換,常常會引發人們去思考這樣的問題:人類文明是如何發展的,尤其是人類曆史是如何由傳統社會步入近代社會,亦即如何實現近代化(或現代化,Modernization)的。於是,社會轉型問題的曆史研究,便成了晚近以來學界關注的一個熱點。
在社會轉型問題的曆史研究課題中,可以這樣認為,西歐社會的近代轉型是個典型,對此,學界不是有“內源性現代化”或“內發自生型”之說嗎?的確,在從前工業社會向工業社會,也就是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的過渡中,由這一地區率先開始的近代化的發展過程,引發了世界曆史的整體性變化,在人類文明史上譜寫了宏偉的篇章。
顯然,這是一項龐大的學術研究工程,對此,本文作者並不奢望能得出什麽很自信的結論,隻是略作補白,故曰“斷想”。
一
我們且從“社會轉型”一詞說起。這當然是一個聚訟紛紜的複雜問題。我們大體傾向這樣的表述:它是指社會從傳統型社會向現代型(近代型)的轉變,是從農業的、鄉村的、封閉半封閉的傳統型向工業的、城鎮的、開放的現代型社會的轉變。對此,德國學者沃爾夫岡·查普夫說得更明確:現代化是從簡單的、貧困的農業社會向複雜的、分化的和富裕的工業社會的發展。
在這裏,我們借用年鑒學派第二代史學大師布羅代爾的長時段概念,認為社會轉型是一個長時段,在這樣一個長時段的過程中,它由一係列的社會轉折(或變遷,轉折或變遷是短時段,或至多是中時段內發生的事變)的不斷蓄積而產生的,是在一個社會的母體內經曆長期的與不斷的變遷(量變)所導致的社會結構性的轉變(質變),這種結構性的轉變包括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等諸多領域,概言之,社會轉型是一個包容人類社會各個方麵發生結構性轉變的長期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