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初啟,它初則步履蹣跚,繼而加快了腳步,從火的發明到工業文明,從石器工具到航天飛船。今天我們在這裏,隻不過從人類文明演變的曆史長河中舀一瓢水,以窺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彩多姿及它演進的曆史軌跡。”
我以上述這段話,開始了演講,題目是:“古代世界文明的演進及其文化特性”。
演講地點在錢穆故居一樓演講廳。說起錢穆,對於這位國學大師其實我所知甚少,僅停留在他的《國史大綱》而已。這次住在東吳,來到後第二天就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我與錢穆故居是“隔壁鄰居”。可不是嗎?從我住處臨溪路65號由石階而下,跨越一條小路,很快地就到了72號的錢穆故居,兩處近在咫尺,都臨外雙溪,同看那小河的波紋。為此,我又重讀《國史大綱》及錢氏的其他著作,真是“惡補”了一下。
我的這次演講,在一個多月前,故居管理處葉海煙教授與劉慧真女士就與我商定好了。說真的,對於本次演講的這個題目,我雖然熟悉,但也做足了功課。演講海報早就張貼且在網站發布,是日下午,陸續從各地來了不少聽者,演講廳座無虛席。
作者在錢穆故居
在前述這段“開場白”後,我繼續說:“人猿相揖別,人類文明的曙光初現於東方,‘希臘奇跡’的創造,羅馬人的文治武功,阿拉伯文化的璀璨,更有那漢唐雄魂,人類終於在亞平寧一隅(意大利)開始告別黑暗,走出中世紀……”
看得出來,還有聽眾不時進入廳內。遲到者就站在後麵聽講。迎門的楓樹、庭園的茶花、後牆的竹林,把這座被稱為“素書樓”之所在,點綴得競吐光華,發散出一種濃濃的學術氣息。這種氛圍也感染了我,思想的火花與語言的靈感,也如外雙溪水淙淙溶溶,不會枯竭。因為故居對社會各界開放,聽講者除東吳大學的學生,也有外校學生,外校人士,還有幾個相當年長的老先生。為此,我的演講,要兼顧專業與業餘、普及與提高。在廣闊的古代世界的地圖上,我盡可能舉出為一般社會大眾所熟知的例證;在萬千世界的現實生活中,以典型個案分析與評說世態萬象。這都引起了聽講者的共鳴。故在互動環節中,提問熱烈,對於一些很專業的問題,留待報告後個別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