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無嗜好,一不抽煙,二不喝酒,至於業餘愛好,則有多種,但倘說最愛,那就是看京戲了。這一愛好,是小時逐漸培養起來的。記得我伯父與叔父酷愛京劇,上海在1949年前,低檔的票價(多在三樓)可以帶小孩,免票放行,因而當我六七歲的時候,就與他們去福州路的天蟾大舞台和牛莊路的中國大戲院蹭看京戲,故自幼就對“四大花旦”與“四大老生”有所了解。五六十年代,延續了這種愛好,“**”中隻能一遍又一遍地觀看《紅燈記》與《智取威虎山》。近年來,看京戲更成了一種精神寄托,上海京劇院的新編曆史劇《曹操與楊修》、《貞觀紀事》尤其得到了我的激賞。我還把這種愛好,傳授與影響年輕人。有一次,我為研究生開設《世界上古中古史研究》一課,曾邀選課者集體觀看京劇《王子複仇記》,並就東西方文化之異同,在課堂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收獲頗豐,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之所以在正題前,多些筆墨,述說往事,意思是:這種愛好,也帶到了台灣。有一天,東吳地下餐廳進門處貼有一張海報,說台北國光劇團正在演出新編曆史劇:《胡雪岩》,學生票,很便宜。詢問之下,教師也可享受這種優惠。於是,我買了幾張票,與對此有點興趣的學生,一起去看。
說起胡雪岩(1823—1885),實乃中國近代史上聞名遐邇的紅頂商人,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與高超獨特的經商才能,經小說家的渲染,終於演繹成一個傳奇,猶如在昏暗的晚清上空劃過的一顆流星,尤其經台灣作家高陽的小說《胡雪岩》的描述,又加電視連續劇:《胡雪岩》(陳道明主演版,1994年)、《紅頂商人胡雪岩》(巍子主演版,2004年)的傳揚,在一段時期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曆史人物。至於京戲《胡雪岩》,我在大陸還沒見過。再說演出《胡雪岩》的是台灣地區著名的國光劇團,名角兒很多。演出地點在國家戲劇院。這座外觀典雅的大劇院,坐落在中正紀念堂旁邊,但還未進得院內,一睹芳華。總之,它吸引我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