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瀛寰回眸:在曆史與現實中

尋“淑馨”

字體:16+-

我不太會認路,缺乏方向感,更不必說以一個外鄉人的身份,在台北尋路了。我這裏說的“淑馨”,不是台灣女孩子常用的名字,而是一家出版社。

為了尋“淑馨”,我事先問清了方位,但到了她所處的通化街,還是找不著門號,正問尋時,從巷的一頭傳來一位女士的聲音。噢,是在喚我呢,然後她就在前麵為我引路。

其實這段路並不曲折,但於我卻花了氣力,可見行路之艱難。走進社內,在逼仄的店堂四周,到處都堆滿了書。我在一張圓桌旁坐下,接過女士遞來的名片一看:淑馨出版社總經理周美君。

說起“淑馨”,我與她真的有點兒緣分。回想在上個世紀90年代,“淑馨”先後為我出版了《史學:文化中的文化》、《西方史學散論》,尤其是後者還是自由投稿而被選中的。記得在這書的後記中有這樣的話:“早春二月,那是個春寒料峭的時節,筆者嚐試與台灣淑馨出版社聯係《西方史學散論》一書的出版事宜。一個月後,從海峽對岸迅速傳來了慨然應允出版的令人高興的消息。”當時的“掌門人”陸又雄先生慧眼識書,拙作很快地出版了。在那時,他雄心勃勃,頻繁往來於兩岸之間,那套在兩岸產生過不少影響的《世界文化叢書》,就是在他手裏問世的。由於他的努力,硬是在競爭激烈的台灣出版界闖出了一番天地。此刻,我仿佛在耳畔又聽到了陸先生的聲音:“目標既定,任重道遠,我們將為之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陸先生過世已經六年了,我們淑馨也在悲情中挺了過來。”周女士半是自語,半是沉湎於對往事的回憶中。

是的,坐在我麵前的周總,已經在承繼夫君的事業,成了“淑馨”新的掌門人。乍一看,這位女性沒有什麽出眾之處,眼角的魚尾紋忽隱忽現,好像在告訴人們:人到中年了。她十分健談而見多識廣,語調舒緩而又自信,談吐有度但不失溫柔。她說到了當下淑馨的艱難,出版界競爭日烈,加上經費的拮據,債務的牽累,運作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