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赫魯曉夫畫傳》,掩卷而思,在紛繁的思緒中,驀然迸出兩個字:黑白,並由此生發出幾多聯想,幾多思考。
黑白是一種曆史。大千世界,精彩紛呈,唯黑白最分明;古往今來,生生不息,唯黑白最明淨。“分明”也好,“明淨”也罷,我這裏分明說的是照片,即《畫傳》中所精選的三百多幅黑白照片,它以具象驗證曆史,話語融匯在這些黑白相間的照片中,讓我們看到了《畫傳》傳主赫魯曉夫的叱吒風雲與跌宕起伏:從出身卑微的莊稼漢到炙手可熱的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從斯大林的狂熱擁護者到蘇共二十大上成為揭露斯大林個人崇拜的勇士,從名聲顯赫的世界級政治家到賦閑在家的退休金領取者,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新統帥到現代修正主義的頭子……這一幅幅黑白相間的老照片,猶如一個個不時閃回的鏡頭,頓時拉近了現實與曆史的距離,讓讀者在這種讀圖過程中,去認識傳主,去領悟曆史,在這潛移默化中懂得這樣的哲理:變革中的回歸,發展中的艱難,前進中的曲折。
赫魯曉夫與肯尼迪
黑白也是一種眼光。真偽莫辨,黑白混淆,這或許是世道之難與人間之惑的緣由吧。對《畫傳》主人公赫魯曉夫,究竟作何評價,也真令曆史學家有過太多的歎息,太多的迷茫。且看這位集黑白於一身的蘇聯領導人,其中半是黑,半是白;半是舊世界的反叛者,半是新世界的“領跑者”;半是希望,半是彷徨;半是對前途的憧憬,半是受命運的安排;半是榮耀,半是屈辱;半是黑白相間,半是真偽莫辨;半是……好了,對於這個蘇聯現代史上的匆匆過客,還是看著名的蘇聯畫家、雕塑家涅伊茲韋斯內為其設計墓碑的獨到眼光:黑白相間的大理石墓碑,中間鑲嵌著赫魯曉夫的銅質頭像,他眼光深邃,凝視著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這真是獨具匠心,又頗見眼力,於黑白之間見真諦。蓋棺定論?難矣。“赫魯曉夫死了”,任由他人評說,曆史自有公論。當然,這需要時間,更需要眼光,一種評判曆史人物(或事件)時那獨到的曆史學家的眼光。在《畫傳》圖文並讀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本書著者的眼力。倘從專家的眼光看來,本書也是稱職的,雖則還不夠精到老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