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易堂尋蹤:關於明清之際一個士人群體的敘述

寧都·翠微峰(一)

字體:16+-

10

第二天有雨,我們仍依照原計劃去了寧都縣城西的金精十二峰。剛剛在位於山中的度假村安頓下來,就撐了雨傘,由李先生向導,向翠微峰的方向走。北方苦旱,久不聞這樣的穿林打葉聲了。曾燦有“遙望翠微峰,草先春氣綠”(《望翠微峰》,《六鬆堂詩文集》卷二)的詩句,於是想到了早春時節,山裏山外若有若無的草色,迷蒙在春雨中。

魏伯子說過:“贛屬邑十二,而文物則在寧都。寧都林壑最名勝者,又莫如金精,所謂天下福地三十六者也。”(《重修蓮花山古寺序(代)》,《魏伯子文集》卷一)季子則以為這裏“岩壑靈奧”,未必不能“與通都名勝相軒輊”,隻不過行旅者少,不能為世人所知罷了;這種命運,也正與“僻鄉之賢”相仿佛(《寧都先賢傳》)。

金精洞,因傳說漢末張麗英在此飛升而成名勝。“自洞迤西北,奇石四十裏,拔地倚天”,即所謂“金精十二峰”。當魏氏丙戌山居的時候,這裏的殿宇已“日就傾圮”,此後易堂中人曾屢次參與修複(《重修金精山碑記》,《魏叔子文集》卷一六)。

距金精洞百十丈的翠微峰,乃金精十二峰之第一峰。乾隆六年刊本《寧都縣誌》卷一《輿地·山川》:“翠微山在金精山前,色如丹霞,故又呼‘赤麵砦’。”峰並不高峻,叔子說“四麵削起百十餘丈”(《翠微峰記》,《魏叔子文集》卷一六),邱維屏說“赤石三十仞”(《寄壽熊養及尊公見可先生》,《丘邦士先生文集》卷一七)。但諸子狀寫此峰,說它巉削,陡絕,卻是真的。由色赤的這麵仰視,這峰的確如叔子所形容,“如孤劍削空,從天而仆”(《翠微峰記》)。

登翠微峰的路在“坼”即山體的縫隙中,那坼也如叔子所說,“自山根至絕頂,若斧劈然”。至於山路之陡,還是林時益“前足接後項”說得切實(《己亥正月十二日蚤同吳子政過嶺遲躬庵友兄登翠微峰訪魏叔子季子……》,《朱中尉詩集》卷一)。來寧都前讀諸子文字,設想過那些人登山,或有可能借助“荀輿”,由人抬了上去,到了其地,才明白必得手足並用,“捫壁”且“猿掛”。我已爬過了據說最難的一段,卻因兩臂無力,在有金屬杆揳入處停了下來。豈料此後的兩天雨下個不停,竟沒有了再試的機會。但那十幾米的攀爬,已讓我約略體會了“猿掛”的滋味。動身之前,我其實已經知道,那山我多半隻能“望望竟去,不複上”的,倘勉強攀登,多半會“色勃骨戰栗”,以致不能下的吧。據登上了峰頂的同伴說,那裏確如當地人所說,一派荒蕪,但我仍然以為倘若我能登上,所見所感會有不同。對於未能登頂,我其實也並不那麽懊喪;我不知道未親履其地,是否真的有那麽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