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陽明學士人社群:曆史、思想與實踐

三、學術運動:講會與私學的勃興

字體:16+-

(一)以王陽明為核心的講學時期

終嘉靖一朝,官方對陽明學的禁令並沒有廢除,仍維持嘉靖八年申禁的態度,要等到隆慶朝(1567—1572)時,才再度掀起為王陽明翻案、奏請其陪祀孔廟等議論,[88]這種官方對陽明學壓抑的態度,本質正是官學對私學的壓抑,然而綜觀整個明代學術教育史,嘉靖朝卻是私學發展最蓬勃的時期。書院作為私學的代表,無論新創或興修,都以嘉靖朝時期最興盛。[89]

陽明學派從王陽明主政江西時期被成功建構開始,也是在嘉靖時期進入頂峰。正德十六年秋,王陽明回浙江,次年因丁父憂居鄉(紹興),[90]不久朝廷便下令禁講陽明學,王陽明在服闕後,未能起複,直到嘉靖六年五月才授命兼都察院左都禦史,征思田。[91]在這六年當中,盡管有朝廷的禁令,王陽明和弟子們卻未嚐終止講學,甚至因為無官職忙碌,比以往更全力投身講學,浙中也因此成為陽明學的另一重鎮。

浙江是王陽明的家鄉,早期雖有徐愛、蔡宗兗、朱節歸其門下,[92]但從學學者不多。正德十六年(1521)九月,在學術和事功已獲得極大成就和聲望的王陽明,回到浙江餘姚。當地年輕士子錢德洪不顧鄉中故老之疑,“率二侄大經、應揚,及鄭寅、俞大本,因王正心通贄請見”。一時之間,餘姚地區的年輕士子請見者有74人之多。[93]從此陽明學正式在當時文化水平甚高的浙江紮根。[94]餘姚是王陽明的故籍,其家已遷居紹興,此次回餘姚乃為祭拜祖墳,停留時間不過旬日,為了讓學者們有持續講學的機會,王陽明於嘉靖四年鼓勵餘姚的弟子們在龍泉寺的中天閣內聚講(龍山會),定每月初八、廿三為會期。[95]這和安福的惜陰會一樣(1526年組成),是以當地士人為主的陽明講會。從王陽明與錢德洪、王畿的書信可知,中天閣的講會在嘉靖七年(1528)仍持續存在,[96]錢德洪於嘉靖十四年(1535)回籍丁憂時,又修複此會。[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