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陽明學士人社群:曆史、思想與實踐

二、學派的建構與反對勢力

字體:16+-

(一)有助學派建構的因素

王陽明個人的思想學說得以蛻變成一舉國聞名、門徒遍布各地的新學派,關鍵還是在他主政江西的時期,尤其在平定江西、湖廣、廣東諸寇(1517—1518)以及平定宸濠叛亂(1519)之後。[27]雖然根據《王陽明年譜》記載,早在成化十八年(1504)王陽明與湛若水便以倡明聖學為事,也開始有門徒跟隨,經曆龍場一悟(1508),不僅在貴州以知行合一之教折服提學副使席書(1461—1527)與當地諸生,回到京師(1510),也使後軍都督府督事黃綰(1477—1551)信服其學,之後門徒益進,在安徽滁州督馬政時期(1513),從“日與門人遨遊琅琊瀼泉間,月夕則環龍潭而坐者數百人”的記載看來,此時已粗具學派的規模了。[28]然而,要在當時學界中改變態勢,開創出一眾所矚目、獨領**的新學派,顯然需要更多的條件與資源,王陽明在江西等地的政治活動與軍事成就,便是其學派得以成功建構極重要的關鍵。陽明學派最具影響力的門徒、書籍,最具代表性的思想,都是在他江西執政之後才陸續孕育而出的。平定宸濠之亂,更使王陽明躍升為一位馳名全國、體現儒家內聖外王理想的大將軍,[29]盡管顯赫的軍功並沒有為王陽明的政治生涯帶出另一高峰,反而是困挫連連,[30]但其造就的聲望以及將王陽明的事功與學說推進朝廷中央的廷議,都是有利於學派建構的因素。

以下擬就三個方麵來討論王陽明江西執政期對其學派建構的貢獻:(1) 培育年輕優秀人才以接棒學術傳播的工作;(2) 軍事勝利的貢獻,即轉化其政治資本為學術文化資本的手法;[31](3) 揭示致良知的學術宗旨,即揭纛陽明學的要旨、開創嶄新的學術論題。

1.培育接棒領導人

王陽明在江西的政治生涯,讓他的學說得以接觸並影響當地許多年輕的學者,並且培育出許多優秀的接棒人,如鄒守益(1491—1562)、歐陽德(1496—1554)、黃弘綱(1492—1561)、何廷仁(1486—1551)、劉邦采(1528年舉人)、劉文敏(1490—1572)等,都是親身跟隨過王陽明,後來擔負著江西一地陽明學傳承的重要人物。這些人當中,後來也有因官職因緣促進其他地區陽明學的發展,例如,鄒守益、歐陽德對南中地區的影響。[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