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陽明學者熱衷講會以親師友的生活方式相呼應的是,他們在思想上也極力強調朋友之倫的重要。下文將分三點來討論陽明學者對友倫的特殊闡發:第一,盡管陽明學在理論上重視個人自足的良知,成德的關鍵也落在個人的立誌,但是陽明學者們卻不認為成聖的曆程可以不經師友扶助而得,相反的,他們極力強調朋友乃修身成德不可或缺的一個要素,如此不僅說明同誌講會存在的必要性,更有在學理上平衡陽明學可能流於過度道德主觀化的作用。第二,陽明學者並不把朋友之倫的重要性局限於個人成德的層次上,而是進一步指向“萬物一體之仁”的終極理想。第三,相應於他們強調朋友之於精神生活和修德進業的重要,某些學者則高舉友倫於其他四倫之上,以道義連屬之同誌朋友為社群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此便改寫了傳統五倫的位序,也為朋代的友論開出一新的含意。
(一)朋友之於修德的必要性
在談論朋友之倫時,王陽明、歐陽德、王艮、王畿、羅洪先、羅汝芳等人都一致強調朋友之於道德修養的必要性,因相關的論述頗多,故僅在注文中標出,不一一在文中引述。[49]雖然陽明學強調“為仁由己,固非他人所能與”,故“立必為聖人之誌”乃是修身的最大關鍵,良知也是道德成始成終的根據,然而成德卻不被認為可以靠個人力量而完成,是必須依靠朋友間互相幫助才可能。王陽明:
今世無誌於學者,無足言,幸有一二篤誌之士,又為無師友之講明,認氣作理,冥悍自信,終身勤苦,而卒無所得,斯誠可哀矣。[50]
歐陽德也說:
今世通患大患無誌,有誌矣,患無師友講明,安於所習,自以為得不傳之學於遺經,而不自知其違道遠矣。[51]
可見朋友講學對修身成德的幫助不僅止於互相激勵使不致散漫怠懈而已,更是在講明致良知的真義,使不致落入“認氣作理,冥悍自信”,或“自以為得不傳之學於遺經而不自知其違道遠矣”的景況。換言之,朋友之於成德不隻是激勵、強化一個人的修德誌向而已,更關係著這個人是否能正確地在成聖的道路上不斷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