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陽明學士人社群:曆史、思想與實踐

第七章 講學同誌的連屬

字體:16+-

許多學者都注意到晚明學界對朋友之倫有特別強調的傾向,尤其是泰州和東林的學者,更在言論和行動上展現以友為重、患難與共的精神,甚至推重友倫於家庭血緣關係之上,或以批評時政。[1]其實若我們仔細閱讀陽明學者們的文集,可以清楚地發現這一波重視朋友的風氣早在明代中期的陽明學派中已形成。因此在談論晚明尚友風尚時,實不可忽略陽明學者們的講學活動及其關於友倫的言論,不應隻專注於泰州和東林學者。

綜覽陽明學者的文集可發現,他們不僅在觀念上強調朋友之於成德的必要性,實際生活也多優遊於師友的講學中。這股重視友倫的風尚實與陽明學派的學術活動——講會——有密切的關係。這種屬於生活實踐與思想內涵間的緊密關聯清楚反映在陽明學者們對友倫的論述,當他們論及朋友的重要時,也多同時強調參與同誌講會的重要,強調友倫主要目的常是為鼓勵人參與講會。例如,王陽明:“學問之益,莫大於朋友切磋,聚會不厭頻數也”;[2]王艮:“道義由師友有之,不然恐所為雖是,將不免行不著,習不察,深坐山中,得無喜靜厭動之僻 乎?肯出一會商確,千載不偶”;[3]歐陽德:“聞(指聶雙江)欲與東廓為青原之會,甚善甚善,道之不明大率朋友離索之故。二公會於青原,四方同誌必聞風而來,豈惟自成自道,將其所及者亦廣矣”;[4]羅洪先:“青原之約,旦夕在念,非徒敘朋友契闊,實益風化不少,近來與同郡諸君相聚首,始覺會友之樂”;[5]王畿:“此學於朋友如魚之於水,一日相離便成枯渴,每月定為月會,縱有俗務相訪,亦須破冗一會,虛心相受,共成遠業”。[6]這類論述相當多,此處僅舉數例,其他許多例證則在注文中標明。

從這些言論我們發現,陽明學者們在論及朋友對講學的重要時,並非隻在觀念上強調朋友對道德修養的重要,更是直接指涉著當時同誌聚講的活動而言。此不僅說明了陽明學者對講會的熱衷,也表明講會活動與其提倡友倫之間的密切關係。強調友倫的重要除了反映當時學者求友誌切、優遊於同誌講學的生活方式,對於提倡講會活動亦有幫助,更有使地方士子鳩集聚會更正當化、崇高化的效果。相對的,熱絡活躍的講會活動也有促進重視朋友之倫的作用。學術思想與社會組織活動間既存有如此緊密而雙向的關係,本章主要欲從掌握二者緊密的關聯性來探討陽明學者的講會活動和交友情形,並分析其關於朋友之倫的論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