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陽明學士人社群:曆史、思想與實踐

一、紹興府

字體:16+-

紹興是王陽明的家鄉,因此接觸陽明學的時間較早,在王陽明生前也已形成陽明講學的中心。概括而言,紹興府最早有徐愛、蔡宗兗、朱節三人,在正德二年(1507)拜入陽明門下,並積極問學,不過從學者仍很有限。[18]這情況一直要等到王陽明主政江西在政治和學術聲名都有成之後,才獲得重大突破。從1521年秋直到1527年,王陽明丁憂、賦閑在家,此時紹興一地不僅有許多年輕士人歸入陽明門下,講會活動也快速展開,一個以王陽明為核心的講學重鎮於焉形成。王陽明去世後,此地門人多注力於天真精舍的修建和講會工作,陽明學講會活動也因此得以發展,稍後因王畿和錢德洪二人積極周遊各處講學,並未全力經營家鄉的講會,講學氣勢較衰,但晚明嵊縣的周汝登適時興起,又得會稽陶望齡等人共同提倡,再創講學風氣。概括而言,晚明浙中陽明學確實以周汝登和陶望齡承王畿之學為主,而劉宗周、黃宗羲等人同樣熱衷講學會活動,且對周汝登和陶望齡有激烈的批判,也為浙中學術帶出新契機。以下將更詳細地描述紹興府在各時期的陽明講學活動。

平定宸濠之亂後的王陽明,於1521年九月,因祭拜祖墳而回到餘姚,立即吸引了餘姚諸生錢德洪率七十餘人前往拜師,[19]一時之間,陽明學已成為餘姚當地熱門的新學。學者們聚集在龍泉山龍泉寺的中天閣中講學,王陽明因無法長期留在餘姚帶領講學,他因而鼓勵這批餘姚的新弟子成立定期的講會,此講會就選在中天閣內舉行,又名龍山會,每月二會。[20]錢德洪是此會的重要成員,王畿亦參與其中,龍山會可能隻持續了一段時間,後來錢德洪於嘉靖十四年(1535)回籍丁憂時,又修複之,但後續發展則不太清楚。據清代方誌所記,中天閣講學地後廢為尼庵,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縣劉長城才複建為龍山書院。[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