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陽明學士人社群:曆史、思想與實踐

五、結語02

字體:16+-

[126] 周懋相,字弼甫,其傳見《安福縣誌》,康熙十八年刊本,卷3,78b~79a頁(428~429頁)。

[127] 王時槐,《道東書院記》,見《塘南王先生友慶堂合稿》,卷3,35b~38a頁。道東書院後祀李時勉、劉實、彭簪、劉肇袞、劉淑唐、周懋相,入清後曾二度重修。見《安福縣誌》,同治十一年刊本,卷5,10a頁。

[128] 鄒德溥,《重修宗孔書院募借引》,見《鄒泗山先生文集》,卷5,6a~7a頁。

[129] 《安福縣誌》,乾隆四十七年修本,卷3,10a~11a頁(233~235頁)。

[130] 麥仲貴,《明清儒學家著述生卒年表》,162、167、183頁。

[131] 《明神宗實錄》,卷142,4a~5b頁(2645~2648頁)。例如,寧國府涇縣的水西書院、浙江紹興的稽山書院也都於此時重修,見本書第四章。

[132] 羅洪先讚同聶豹歸寂說,引起陽明學者對良知意義的辯論,對江右陽明學的發展影響甚巨。羅洪先的風格與學術,對陽明學乃至江右後學之重大影響,可見於鄒元標所說:“而羅念庵先生起,尊信其(指王陽明)說,然以潔履凝操,足取信天下,新建學得先生始信。先生後有塘南王先生,言必曰文恭文恭,而靜定幽探,耆年如一,新建學又得先生一衍。”鄒元標,《王塘南先生全集序》,見《鄒子願學集》,卷4,44a~45a頁。

[133] 錢穆,《羅念庵年譜》,見《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9年,188~212頁。

[134] 古清美,《羅念庵與陽明學》《羅念庵的理學》,見《明代理學論文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141~207頁。

[135] 胡直,《念庵先生行狀》,見《衡廬精舍藏稿》,卷23,5b頁。周子恭,字欽之,號七泉,為羅洪先學友,兩人同師邑人李中,李中之學為宋儒脈絡。周子恭舉嘉靖十年(1531)歲貢第一,連試不第,嘉靖二十年(1541)授湖廣永州府通判,累官至鄖陽府同知。其傳見羅洪先,《明故湖廣鄖陽府同知七泉周君墓誌銘》,見《念庵文集》,卷15,1a~4a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