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陽明學士人社群:曆史、思想與實踐

五、結語

字體:16+-

綜合上述陽明講會在諸縣的發展,我們可以得知吉安府陽明講會大致的興衰狀況,依時序可整理如下:吉安府第一個陽明講會成立於1526年,是由安福南鄉劉邦采等領導組成的小型地方講會,16世紀30—40年代由於鄒守益、聶豹、羅洪先家居,歐陽德亦有四年的時間居鄉,這些著名學者在本鄉極力倡導興會,加上程文德出任知縣以及徐階擔任江西學政的雙重幫助,陽明講會在吉安有了突破性的發展。1533年首次召開青原大會,從此青原會成為江右陽明講學的象征;1536年複古書院建成,使安福縣的陽明學更具擴展、傳承的實力;1558年複真書院建成,則是安福劉氏學者惜陰會講學的成果。吉水縣由羅洪先帶動講學風氣,從1543年玄潭雪浪閣的興建,1546年辟石蓮洞,到1557年石蓮洞擴大增建,雖然羅洪先本人日益傾向潛居靜修,但一直到1564年他去世為止,石蓮鬆原始終吸引著各地學者前來請益講論,實為一重要的學術中心。永豐縣的陽明講學以聶豹為領袖,他雖沒有建立自己講學書院,卻帶領眾多弟子,並參與青原、玄潭的講學。1543年曾夢祺構龍岡書院講學,1559年劉沈等學者建立了太極書院,也都有陽明學的淵源。泰和縣則靠歐陽德於1542—1546年的興發,帶出一批年輕學者,加入青原、鬆原石蓮講學的行列。

歐陽德逝於1554年,鄒守益、聶豹、羅洪先均凋謝於16世紀60年代早期,此時陽明講學的氣勢已明顯衰弱。然而不久,第二代的江右學者成功地接棒,再度興起青原山講會的盛況,這一波的複興主要靠鄒德涵、鄒德溥兄弟於1569—1571年的提倡,以及王時槐、胡直、劉元卿、鄒元標、郭子章等人的參與和帶領。這一波的複興也帶動了新地方講會的成立,以及地方書院、講所的興建。例如,1567年以來王時槐帶領廬陵縣的能仁會,成為日後興建西原惜陰會館的基礎;1573年劉元卿等人興建的複禮書院,是安福西鄉講學的重要裏程碑;1577年泰和的求仁書院則是胡直領導講學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