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陽明學士人社群:曆史、思想與實踐

第三章 吉安府的講會活動

字體:16+-

從本章開始,我將以三章的篇幅,分別詳細考查陽明學講會活動在江西的吉安府、南直隸的寧國府、浙中地區的發展曆史,希望通過微觀而有時序性的考察,提供對陽明學派的發展更細致的了解,也能夠進而比較地域性的差異。

江右是陽明學派建構的關鍵地,也是把陽明學推到鼎盛的重要區域,而江右地區的講學,又以吉安府最興盛,重要講學領袖鄒守益、羅洪先、歐陽德、聶豹均出身吉安,王畿曾說:“陽明夫子生平,德業著於江右最盛,講學之風亦莫盛於江右,而尤盛於吉之安成,蓋因東廓諸君子以身為教,人之信從者眾。”[1]因此本章便選擇把焦點放在吉安府,作為觀察陽明講會在江右發展的指標。

吉安府地處鄱陽湖流域,鄱陽湖流域的開發到北宋以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達日益興盛,明清時期更趨活躍,市鎮迅速發展,手工業和商業亦更繁榮。據統計,吉安廬陵等地在宋已有六個市鎮,廬陵縣的商稅、鹽稅收入亦頗為可觀。[2]又鄱陽湖流域扼中原通往閩、浙沿海和嶺南地區的要道,交通地位自古以來即十分重要。吉安則位於贛江水道、通往廣東的主要交通網絡上,也在京廣驛路的幹線上。[3]興盛的經濟活動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地位,不僅造就江西的經濟實力,亦提升此地的文化成就。

明代吉安府地處江西西方,分別與江西的袁州、臨江、撫州、贛州、南安各府,以及湖廣長沙、衡州府交接(見圖2);據明《吉安府誌》記萬曆十年(1582)時,全府田地山塘總麵積約55030頃97畝,登記戶丁數為279807戶、402833丁。[4]明代吉安府共轄九個縣:安福、廬陵、吉水、永豐、泰和、萬安、龍泉、永寧、永新,其中以廬陵縣麵積最大、人口最多;吉水、泰和、永豐、安福次之。[5]這些縣亦是全府知識文化水平最高的地區,相較之下,永寧縣和龍泉縣學術水平低弱,[6]永新和萬安縣雖然有學者從事講學活動,[7]但整體而言,講會較不熱絡,也沒有出現舉國聞名的講學領袖,因此下文將主要探討鄒守益、劉文敏、羅洪先、聶豹、歐陽德等學者所領導形成的講學中心,亦即安福、吉水、永豐、泰和四縣內的講會活動。廬陵縣的講學因與安福南鄉學者關係密切,將於討論安福縣時一並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