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陽明學士人社群:曆史、思想與實踐

三、結語

字體:16+-

本章討論的重點主要有二:第一,陽明講會乃是地方鄉紳與士人定期的學術交友活動,在性質上與文人結社相近,與傳統書院教育不盡相同;第二,地方講會的勃興促進了某些書院的興修,而書院的興修是鄉紳和地方官員共同合作的結果,也是鄉紳、士人以自己的興趣投身地方公共建設,欲借此改善地方風俗,並提升自己在地方社會中領導地位的一種作為。而這些活動又都以嘉靖年間為盛,此也不禁讓我們想問,陽明講會與晚明士人結社作會及投身地方慈善工作之間的關聯。

同樣於16世紀末期,東林派思想家和地方士紳、儒商所提倡的同善會,逐漸在江南一帶興起,同善會和其他民間慈善團體如放生會、勝蓮社、掩骼會、一命浮圖會、恤嫠會等,都是以濟貧勸善的社會福利工作為目的之地方性定期聚會。[129]梁其姿指出,這些民間慈善事業,雖以救濟勸善為主,但其最終目的則是借著勸善而欲重整地方的道德風紀。[130]換言之,明末的民間慈善事業,主要是由鄉紳與士人結社組成的固定集會團體,是他們以其地方領導者的身份,參與維持地方社會秩序的作為。因此,陳龍正在創立同善會時說:“這會隻當是講鄉約的幫手”。[131]可見同善會與鄉約目的一致,是地方社團參與地方公共事務、維係社會秩序的具體行動之一。陽明講會同樣屬於地方士紳定期性的聚會團體,也是士紳參與地方公共事務、並以維持社會秩序為目的的活動,而且這些會所盛行的地理區域亦頗為接近,因此從組織結構和社會功能而言,兩者有類似之處,均屬明代士人本著經世理想而投身社會建設的活動。

另外,明代最早的同善會目前所知是由楊東明(1548—1624)於 1590 年成立於河南虞城縣,其組織可能受到民間某些互助會的影響,其思想源頭與儒、佛二家關係密切,許多提倡者均是東林派思想家。楊東明本人熱衷講學,其思想也頗受陽明學的影響。[132]雖然東林學者對陽明學說和部分陽明學者有所批評,然若從聚會講學的形式和學術的傳承看來,二者之間實有密切的關係。東林書院中每年舉辦大會一次,小會八次,大會舉於春季或秋季,小會在夏冬以外每月一次,每次會期為三日,內容包括祭祀、講論、歌詩等,在聚會講學的形式上與陽明講會極相似。[133]全祖望(1705—1755)說:“東林繼統,欲救其(王學)弊,而終不能不循書院生徒之習,以致賈禍”;[134]張履祥(1611—1674)也說:“程朱之門多恭敬、撙節、退讓之士。近世講學之徒,躁競而已矣,躁競之士,罕不為小人,此病東林與姚江皆甚。”[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