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無法扼殺的愉悅:文學與美學漫筆

二、一幀兒童照

字體:16+-

一幀卡夫卡童年照將“無比短暫的童年”描畫得無與倫比,感人至深。照片可能源自19世紀的某個照相館。當時的照相館裏裝飾著帷幔和棕櫚葉,掛著織花壁毯,擺設著畫架,顯得模棱兩可,既似刑訊室,又如加冕大廳。照片中,一個年約六歲的男孩站在一個溫室內景中,身著飾有流蘇的緊身兒童裝,顯得拘謹而恭順。背景裏的棕櫚葉如僵化了般,紋絲不動。仿佛為了凸顯這一熱帶風景的沉悶和令人窒息,照片模特左手裏還拿著個大得出奇的寬簷帽,就像西班牙人習慣的那樣。滿是憂傷的眼睛裏充斥著他唯一能看到的風景,宛如貝殼般的大耳朵也為這一風景所主宰。

或許那種殷切的、想要《成為印第安人的渴望》(”Wunsch,Indianer zu werden“)也曾啜飲這種憂傷:“若你真是印第安人,你會即刻騎上奔馳的馬,斜身迎風,在震顫的地麵上戰栗不已,直到你拋卻馬刺,因為馬刺是不存在的,直到你拋卻韁繩,因為韁繩是不存在的,而一旦你看到那片收割後光禿禿的荒原,馬脖頸和馬頭已無蹤影。”這一渴望包羅萬象。它的實現將出賣它的秘密。它在美國得以實現。在此,《美國》的特殊意義源自該小說主人公的姓名。在其早期小說中,作者無一例外地隻嘟囔著那個首字母[K.],而在該小說中,有了全名的他在這片新大陸上,在俄克拉荷馬的自然劇院中經曆了新生。“卡爾在街角的一張海報上看到了如下字樣:從今早六時至午夜,我們在克來頓的賽馬場為俄克拉荷馬劇院招賢納士!偉大的俄克拉荷馬劇院呼喚各位!隻在今日,隻此一回!誰現在錯失良機,將永失良機!誰為將來打算,誰就是我們的盟友!歡迎每一位!誰立誌成為藝術家,敬請前來!我們劇院能為每一位就地所用!誰選擇我們,我們就此祝賀他!但請各位火速前來,以便在午夜前得到招待!十二點招募結束,永不再納!讓那些不相信我們的人見鬼去!動身前往克來頓吧!”這一昭告的讀者是卡爾·羅斯曼,卡夫卡諸多小說中主人公K.的第三個化身,也是較為幸福的一個。在俄克拉荷馬的自然劇院中,幸福翹首期盼著他。令他幸福的是,這是一條真正的跑道,而當他曾“宛如在一條跑道”那般,在自己屋中狹窄的地毯上奔跑時,向他襲來的則是“不幸感”。自從卡夫卡寫就《致騎者先生們的思考》(”zum Nachdenken für Herrenreiter“),自從他讓那位《新律師》(”Der neue Advokat“)“高抬大腿,邁著步子,發出踏在大理石上一般的聲音”,逐步登上通向法院的階梯,自從他讓《大路上的孩子們》(”Kinder auf der Landstrasse“)手挽著手互相追逐著跑進鄉野,卡夫卡便已使讀者熟知了跑道這一意象。事實上,卡爾·羅斯曼同樣會“因倦怠而心不在焉地做出費時費力卻徒勞無功的跳躍前進之舉”。因此,他隻有循著跑道,才能到達他期望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