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曆史是自然史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本應有一種親密無間的關係。但自然界產生人類這樣一個物種卻實在是自身的一種“異化”,因為人這種有意識的生命存在居然將自己視為宇宙的中心,在某些文化係統中“征服自然”是人們喊了千百年的口號,至今,主體與客體的二元思維模式仍在許多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地存在著。然而無論人們怎樣高揚自己的主體性,他要生存都一無例外地須向自然索取,這樣人與自然之間就建立起物質“交換”的關係;在這種關係的基礎上,人又與自然建立起精神的“交換”關係。這種關係又有兩種形態:一是以認知理性為中介的認識關係,二是以人的自我意識為中介的闡釋關係;前者走向物我相離的科學精神,後者走向物我為一的人格理想;前者為西方知識階層所標舉,後者為中國古代的士人階層所高揚。
人與自然的闡釋關係是由我及物,再由物及我的循環認同過程。就其根本而言,這種關係是人們對自然的一種價值賦予:由人的價值來規定自然的價值,再以自然價值印證人的價值。其最高境界是人與自然之間一切對立的消失,物我一體,了無間隔。在中國古代,人與自然之間的這一闡釋關係由士人階層承擔著,中國古代山水文學價值觀便正是這一關係的轉換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