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

二、師生名分

字體:16+-

陳寅恪後來名震海內,桃李滿天下,清華研究院的學生都尊之為師。然而,這隻是廣義而言。嚴格說來,依照該院製度,可以說無一人是陳的嫡傳。

清華研究院“學生研究之方法,略仿昔日書院及英國大學製度,注重個人自修,教授專任指導,分組不以學科,而以教授個人為主”。其課程分普通演講和專題研究兩種,後者為學生專門研究學科,共23類,即經學、小學、中國史、中國文化史、中國上古史、東西交通史、史學研究法、中國人種考、金石學、中國哲學史、儒家哲學、諸子、宋元明學術史、清代學術史、中國佛教史、佛經譯本比較研究、中國文學史、中國音韻學、中國方言學、普通語音學、東方語言學、西人之東方學、中國音樂考。“學生報考時,即須認定上列任何一類,為來校後之專門研究,考入後不得更改。本院開學日,各教授將所擔任指導範圍公布,學生與導師自由交談,就誌向興趣學力所近,於該範圍擇定研究題目為本學年專門研究”。[1]

考慮到教授與學生的專精和興趣不免重複,該院章程第六項“研究方法”特規定:“教授所擔任指導之學科範圍,由各教授自定。俾可出其平生治學之心得,就所最專精之科目,自由劃分,不嫌重複;同一科目,盡可有教授數位並任指導,各為主張。學員須自由擇定教授一位,專從請業,其因題目性質,須同時兼受數位教授指導者亦可為之;但既擇定之後,不得更換,以免紛亂。”[2]由此可見,該院學生在考試前必須確定自己將入哪位先生門下受業。

清華研究院共有教授4人,講師1人,助教3人,教授和講師可以招生。1925年和1926年,各人所擔任的指導學科如下:王國維:經學、小學、上古史、金石學、中國文學;梁啟超:諸子、中國佛學史、宋元明學術史、清代學術史、中國文學、中國文學史、中國哲學史、中國史、史學研究法、儒家哲學、東西交通史;趙元任:現代方言學、中國音韻學、普通語言學、中國樂譜樂調、中國現代方言;陳寅恪:年曆學、古代碑誌與外族有關係者之研究、摩尼教經典回紇譯本之研究、佛教經典各種文字譯本之比較研究、蒙古、滿洲書籍及碑誌與曆史有關係者之研究;李濟:中國人種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