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廷黻在其回憶錄中批評中國傳統史學使人們無法了解整個中國的曆史,隻能成為斷代或專書的專家,不斷重複而不是繼續前人的研究。又舉請楊樹達教漢史的例子,指其精通前後漢書的版本及章句解釋,但教了一年後,卻不能正確扼要地講述漢代發生的大事以及政治、社會、經濟如何變化,這種重視古籍版本而忽略曆史事實的研究方法已經落伍,於是對舊學者敬而遠之,致力於引進新人,用政治及社會科學的觀念研究曆史,這樣一來,1929—1937年清華曆史係的課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1]
揆諸史實,蔣的回憶出入較大。清華曆史係從來就重視大曆史和相關學科的訓練,1931年蔣廷黻自己在《曆史學係的概況》中說:“清華曆史係,除了兼重中外史以外,還有一種特別:要學生多學外國語文及其他人文學術,如政治、經濟、哲學、文學、人類學。”蔣擔任係主任期間,該係課程有所調整,如1929年將“曆史研究法”改為“史學方法”,將中國上古、近世史改為宋遼金元等斷代史,增加中國、西洋史學史、西洋史家名著選讀、西洋近代史史料概論和考古學,最突出的是增加了若幹專門史課程,如法蘭西革命史、歐洲十七八世紀史、中國外交史、高僧傳之研究、唐代西北石刻譯證,以及中國外交史和中國近百年史的專題研究。到1934年,因為開設本科與研究院共修課程,專門化趨勢進一步加強,如斷代史分為秦漢史、晉南北朝隋史、唐史、宋史、明史、清史,此外又有中國上古史、明代社會史、清史史料研究,中國學術史要分為上古至東漢、東漢至清兩門,另外有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世界史方麵也有細分化趨勢,國別史之外,還有上古近東及希臘、羅馬史、歐洲宗教改革時代史、俄國在亞洲發展史、歐洲海外發展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