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

第三章 大學史學課程設置與學風轉變

字體:16+-

1920—1930年,在國學的名目下,以史學為重心的中國學術呈現一大變局,這一關鍵性轉折,所包含的問題極多,早已引起後世學人的注意。近年來,由於總結20世紀學術等各種機緣,有關問題再度成為學人探討的中心。[1]不過,所論主要從學術研究本身及其背景著眼,各人的見解相異處亦複不少。而當時教育製度根本改變,大學分科教學的專門化、現代化與本土化,實為影響史學轉向並造成流派分界的重要因素,前人則尚少具體論及。由此立論,可以進一步深入認識轉向的成因、變化的階段以及分歧的關鍵。

[1] 最近的論文,主要有王晴佳:《論二十世紀中國史學的方向性轉折》,錢伯誠、李國章主編:《中華文史論叢》第62輯,1~83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羅誌田:《“新宋學”與民初考據史學》,《近代史研究》,1998(1);杜正勝:《無中生有的誌業——傅斯年的史學革命與史語所的創立》,《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紀念文集:新學術之路》,1~41頁,台北,“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