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完整的天下經驗:宋遼夏金元之間的互動

隴南過渡地帶夷夏互動個案之一:從《鼎勳堂記》看南宋嘉定年間隴蜀軍政與人物

字體:16+-

《鼎勳堂記》現置於甘肅省禮縣白關鎮太塘村,此地為南宋西和州大潭縣故址。大潭縣為隴蜀要衝,宋金邊境重地,為蜀口西線戰略要地,曆次宋金之間在蜀口的爭奪中,西和州控扼上遊,是雙方力爭奪取之地。正如《鼎勳堂記》碑文所言:西和州大潭縣等地為“五路之衝,敵兵出入之樞”[1]。《鼎勳堂記》為大潭縣縣令郭憶立於南宋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七夕日[2],是為鎮守西和州的安藩、張威、程信三人所立生祠“鼎勳堂”而撰立的頌德之碑,雖言辭不免浮誇,但碑文記載的基本事實尚且可信,所祠三人又與開禧、嘉定年間的宋金之戰、吳曦之變、秦鞏之役這些重大事件有極大關係,尤其三人參與的秦鞏之役,是南宋與西夏為數不多的聯合軍事行動。而從更大的曆史背景來觀察,立碑之時的13世紀初,為宋、金、西夏、蒙古之間力量的激烈角逐,中國政治軍事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將碑文放在這一曆史背景下來考察,既有助於我們全麵了解這一碑刻,又有助於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加深對當時隴蜀、川陝地區複雜政治軍事形勢的理解。

《鼎勳堂記》涉及開禧、嘉定之際與四川政治軍事形勢關係密切的四個人和四件事。四人是指安藩、張威、程信三人,以及與三人關係密切卻沒有直接出現在碑文中的重要人物,這個人就是時任四川宣撫使的安丙。四件事是:吳曦之變、第五次宋金戰爭、紅巾之亂、鞏州之役。前三件事情是明言於碑文中,第四件鞏州之役雖未直接出現於碑文中,而立碑的嘉定十三年七月就正是安丙積極謀劃聯合西夏夾擊金人的鞏州之役的時候,其餘三人必然參與了這個謀劃,在稍後的鞏州之役中,他們為戰役中的重要人物。碑文涉及四個人、四件事,“三明一暗”,關係到宋金戰爭、宋夏聯合等事件,而其中人、事之間密切相關,錯綜紛繁,故以人物為線索,貫穿事件,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