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完整的天下經驗:宋遼夏金元之間的互動

結語

字體:16+-

李宗師是北宋陝西武將中的一員,主要活動在宋神宗時代,他的經曆和當時宋朝的對外戰爭密切相關。李宗師參與了這一時期在陝西展開的一係列對夏戰爭,尤其重要的是熙寧四年(1071)的囉兀城之戰;熙寧八年(1075)又南下廣西參加對交趾的戰爭。元豐年間在京東、河東任職,負責邊防。熙寧二年(1069),李宗師時年四十八歲,在宋夏邊患再起,邊功機會較大的背景下以文換武,從從七品的供備庫副使開始,希望博取更高功名。多年奮鬥下來,到去世時,升了十一個階序、一個官品,終止於正七品的內園使。這是宋朝的製度設計,多設階級,使人窮其一生也難以爬上高等級階序,保持大量這種淺資序的人,朝廷便於駕馭。墓銘將其恭維為漢代名將李廣,但也表達了惋惜、遺憾的感情:“用才不完,爵不及封。廣也數奇,士夫所恫”,可見宋朝軍功遷升也非易事。其實,李宗師官品雖不高,但其最後差遣“管勾河東緣邊安撫司公事”,從事權來說並不算小[47],而且“凡十登文陛,條對厲害”,有多次麵聖的機會。墓主李宗師之子李邦直也有一個棄文從武的經曆,“年逾冠,以進士試於有司,不中,歎曰:丈夫遇盛時,不當塊然無用於世,然則謀身不可緩也。於是又習兵略,肄弓馬,欲與其父立殊功於邊徼。學之數年,藝益精,方俟施用,遇天子南郊恩霈,以父任得補三班奉職。明年,武學較試,中上第,監西染園門”[48]。李邦直起初是希望從科舉進身,考試不利後轉而承父業習武,最後還是選擇和其父一樣立功邊關的道路,囉兀城之戰時已經在其父身邊協助。以父任得補三班奉職,比其父太廟齋郎的蔭補起點高一點,但仍是職位低下的從九品的小使臣。宋熙寧五年(1072)複置的武學行三舍法,李邦直以小使臣的身份報名參考,中上第,得到一個監門官的低微差遣。本來欲應王克臣招攬,前往高陽關路堡寨任職,這樣就可以走上和其父一樣立功邊關的道路;但因離其父任職的河東距離太遠,“恐貽親憂,遂懇辭不就”。不久以後,年僅三十五歲便先於其父早逝,立功邊關的道路也終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