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戰爭中的個人選擇與命運:《李宗師墓誌銘》與宋夏囉兀城之戰
《李宗師墓誌銘》(以下簡稱《李誌》)1987年出土於陝西省戶縣(今鄠邑區)天橋鄉丈南村,今存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墓誌紹聖三年(1096)七月納石,李周撰文,劉隨書丹並篆蓋,誌、蓋均為青石質,蓋長86.5厘米,寬85厘米,誌長84厘米,寬82厘米,厚均為17厘米。蓋文陰刻篆字“宋故內」園使李」公墓銘」”,9字,字高20厘米,寬15厘米。誌文正書,39行,行38字,字徑1.5厘米。墓誌保存完好,字跡清晰。此地同時出土的還有李宗師之子李邦直的墓誌,紹聖三年(1096)七月刻石,李處訥撰文,呂義山書丹,李壽永刊。誌蓋楷體陰文,“宋故奉」職李君」墓誌銘」”,誌文正書,27行,行26字,字徑1.5厘米。二誌由於出土時間較晚,諸家目錄均未載。[1]墓主李宗師父子為陝西籍武將,主要活動於北宋神宗年間,多次參與了當時的對夏戰爭,尤其是熙寧四年(1071)的囉兀城之戰,李宗師是種諤麾下的重要將領,親曆囉兀城之戰從謀劃到撤退的整個過程。《李誌》對此有較為詳細的描述,可與傳世文獻相互印證,增加我們對囉兀城之戰的了解,透視宋夏戰爭對陝西沿邊地區中下層士人人生道路選的影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