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機出現的前夜,麥克盧漢說:“北美人走出家門去尋求獨處……北美汽車的設計和使用就是為了得到隱私。”(McLuhan,1976,pp.48,50)當然,這樣做的原因是,電子媒介尤其是電話早就把人從家庭隱私中驅逐出去了。今天,電話日夜24小時的密集轟炸,包括周末休息時無休無止的轟炸使我們痛感,麥克盧漢這段話說到了點子上。這些電話有推銷特種保險的,有推銷新的電話服務的,還有推銷各種稀奇古怪生意的。而且,這還沒有包括每一個房間裏電視電腦屏幕上的公眾人物麵孔。即使汽車裏安了電話,路上的汽車還是我們最隱私的地方,因為能夠找到我們的人,是我們信賴因而知道我們電話號碼的少數人。
在即將進入21世紀之際,我們沒有幾個人知道電話問世之前的家庭像什麽樣子了。電報雖然以光速傳播,然而它嚴格地和我們保持距離,送電報的人要先敲門然後才能和我們見麵,發電報要到電報局才能辦理。書籍、報紙和雜誌當然是帶進家裏的,但是帶這些東西進家門的人,多多少少知道它們傳達的是什麽東西,這些東西也不會像電話那樣呼喚我們的注意。
電話最初叫“說話的電報”。它要求我們注意,不僅是因為它的鈴聲甜美,而且它保證有一位活生生的人在另一端等著我們。況且,鈴響時來電人的身份是不知道的——至少在電話問世之後的第一個世紀裏,在來電顯示之前不知道。這就使電話鈴聲具有更大的強製性。畢竟,來電人可能是要和我們敲定一筆生意,或者是要向我們表達海枯石爛的愛情,雖然大多數電話是要我們行善捐款或者是請我們上親戚家裏去吃飯。廣播電視把公眾生活的其他一些斷麵帶進我們的私人家庭,公眾生活尤其是那些組織嚴密的公眾生活,比如政治和視聽類型的商業廣告,就破門而入了。不過廣播電視不像電話,收音機和電視機關上以後,它們不會響起什麽鈴聲。你打開收音機或電視機,就相當於決定用書報把外部世界帶回家——雖然在一般情況下,用電子媒介的人比讀書報的人事先對內容的了解要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