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數字麥克盧漢

第十一章 從物役到役物

字體:16+-

正如梅羅維茨在《無地域之感》(1985)中指出的,麥克盧漢對電子媒介的理解,有一個關鍵的因素:電子媒介使印刷術生成和支持的社會區別和範疇變得模糊起來。他認為電子媒介的爆炸摧毀了中心(見第七章),這就是抹平差別的表現之一。梅羅維茨探索電子侵蝕(electronic erosion)——電視是主要的消融劑。電視侵蝕了公共和私人、成人和兒童之類的基本差別。這種電子消融中的活躍成分就是接觸:就連不會認字的幼兒也能夠和父母一道看電視新聞。這樣的電視新聞,尤其是關於美國總統的新聞,對他是一種個人的體驗,電視新聞比報紙新聞帶有更加強烈的私人的、親近的性質。

麥克盧漢很早就抓住了電子媒介使邊界模糊的另一個側麵。他指出,“海德格爾在電子波上衝浪”(Levinson,1962,p.295)。他把海德格爾哲學中的技術“常備儲存”(standing reserve)比喻為衝浪者需要的浪濤——衝浪場,而且把這一切和電子媒介的非定域性(non-locality)聯係起來。麥克盧漢還把這種站在滑板上靜止不動的衝浪和物理學家聯係起來(with Eric McLuhan,1988,p.63),和他們的駐波概念(standing waves)聯係起來。衝浪運動就像海森伯[1]的“測不準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亞原子粒子的位置和動量是不可能同時測量準確的。從新千年的角度來看,從召喚“衝浪”中跳出了一個重要的現象:大家都用衝浪運動來比喻網上瀏覽。

凡是嚐試過的人都知道,要玩好海上衝浪,要在衝浪板上站穩片刻而不摔到海裏,那可不容易。這需要注意力和練習、才能和要領——很像騎摩托車,甚至是像開賽車,像賽車人仰馬翻時的情況。麥克盧漢說:“愛倫·坡[2]在《大旋渦》中的水手幸免於難、自救逃生的辦法,是研究漩渦。”就像上述的所有活動一樣,衝浪也是好玩的。確實好玩。正如麥克盧漢觀察《大旋渦》中的水手時所說的,“理性超脫產生的愉悅”,可能就是他逃出大旋渦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