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麥克盧漢才能提出這樣一個二分法:電影對電視。他認為,在20世紀的大多數時間裏,大多數時候大多數人出門去看電影時的參與度和主動性都比較低。相反,電視要求的參與度和主動性卻比較高。大多數人待在電視機跟前,或趴,或躺;或靠在沙發上,或坐在安樂椅裏,或躺在**;或清醒,或似醒非醒,或沉睡不醒。
仔細一審視,麥克盧漢的邏輯就一清二楚了。電影由一格一格的畫麵組成。它展示的是光化學手段記錄的現實。就其核心而言,電影是靜態的,它把一格一格全然不動的靜態畫麵加以回放,使之動起來。與此相對,雖然電視可以而且經常播放電影片子,但是它的工藝流程是就是當前的電子傳輸過程。在實況直播的情況下,它播放的就是當前的實況,使我們能看見眼前事情的展開過程,使我們能看見隨時都可能變化的新聞;它可以“中斷”事情的展開過程,而電影從結構和機能上來說卻是不可能中斷的。僅僅從這一個理由來說,看電視是一種更加積極主動參與的經驗。看電視的時候,觀者隨時都在對進行中的事情做出回應,或者準備做出回應。看電視的人不必正襟危坐,他可以慵懶地靠在沙發上,而不必西裝革履站在那兒看。但即使這樣懶洋洋地看,他也在時刻做出回應,他的參與也很深刻。
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pp.272-273)裏是這樣說的:“看電視的時候,收視者成了屏幕。他受到光脈衝的轟擊……電視的形象提供的數據通常是不多的,它不是一種靜像。在任何意義上說,它都不是照片,而是掃描器不停地勾勒出來的輪廓。由此而生的造型曲線靠透射的光線,而不是靠照射的光線……”
在這裏,麥克盧漢做了許多互相交叉的二元分別。這是典型的麥克盧漢風格。電視形象活躍、活生生的品格,即所謂“不停地勾勒出來的輪廓”,以及與靜照的分道揚鑣,就是他說的一個區別。電視形象要求人參與,因為它“提供的數據通常不多”。這是另一種區別,這個區別是冷/熱媒介二分法的核心,我們將在下一章裏考察冷熱二分法。“看電視的時候,收視者成了屏幕”,這是第三個二分法。也許,這是最發人深省的區別,也是媒介的光照射/光透射二分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