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數字麥克盧漢

第二節 動態的媒介解讀

字體:16+-

最早的照片是達蓋爾在19世紀30年代拍攝的。這種攝影術被命名為“銀版照相法”,是恰如其分的。這是光照射技術在媒介應用中的頂峰。它直接在銀版上成像。傾斜到一定的角度,這些正片就像鏡子。傾斜到另一個角度,它們又成為可靠而持久的人像。成為鏡子的效果,並非有意為之——銀版是達蓋爾能成像的唯一辦法。誰知道,在那些擁有小型達蓋爾相機的人中,有多少人無意之間把心愛的人在一瞬間的影像捕捉住了呢?盡管他們在把可愛的形象永久保留下來時,並沒有對這個奇跡特別迷戀(因此,在自私的時候,有的人把自己的形象也留了下來)。反正,英國的塔爾博特[1]等人很快就發現,不用銀版也可以使照片長期保存。實際上,他們發明了另一種照相法:如何拍底片、用底片印正片、把正片印在各種載體包括紙上的辦法。這樣的正片都不是真正的鏡子。於是,這樣的靜照最終落定到光照射的媒介上。印照片的典型載體,是印書和作畫的紙張。實際上,大多數我們認為適合的東西,都可以用來印相片。

然而,把形象永遠固定在一個照相底版上,無論其是否作為反光的鏡子,都引起了一種動態的回應。這種回應將使藝術和攝影發生革命,並且最終產生了電視這種視覺媒介和個人電腦。

藝術尤其繪畫率先記錄了這樣的結果。畫家德拉羅什[2]第一次看見一張銀版照片時,發出驚歎:“從今天起,繪畫死亡了!”和他這個短命的驚歎相反,繪畫這種令人欽佩的手工媒介繼續繁榮。它獨辟蹊徑,超越了靜照使動態世界靜止不動的驚人成就。印象派大膽使用斷色和速寫筆法,有意識地暗示短暫的印象,捕捉和傳達光的流逝。到了19世紀末的塞尚[3]和修拉[4],這些印象派的繼承人從捕捉幻覺過渡到了創造光線。麥克盧漢對這種更大的幻覺發表了如下的評論:“印象派把光線畫在畫布上。修拉把光線畫得穿透畫布,使繪畫本身成為光線之源,為魯奧[5]重新發現光透射的彩繪玻璃埋下了伏筆。”(McLuhan & Parker,1968,pp.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