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舍勒文集:哲學與現象學

四、現象學哲學與認識論

字體:16+-

1.認識論的界限和任務

在一個本質要點上,在現象學哲學與所謂“先驗”認識論的不同學派之間存在著深刻的相似性。它們的操作方式具有如此的屬性,以致於它們的結論完全不依賴於人類本性的特殊組織,甚至不依賴於行為載者的事實性組織,不依賴於他們所研究的“關於某物的意識”的載者的事實性組織。因而,通過對所謂“現象學的還原”(胡塞爾)的進行,我們在任何一個真正的現象學研究那裏都可以將兩個事物排斥不論:一方麵是實在的行為進行和它的所有不包含在行為本身的意義和意向朝向中的伴隨現象,以及它的載者的所有屬性(動物、人、上帝)。另一方麵是所有對實在性係數之特殊性的設定(信仰與不信仰),這些係數的內涵是隨著這個係數一同而在自然直觀和科學中被給予的(現實、假象、臆想、錯覺)。然而,這些係數本身以及它們的本質在這裏始終是研究的對象;被排斥的不是它們,而是在明確的或含糊的判斷中對它們的設定;被排斥的也不是它們的可設定性,而僅僅是對它的一個特殊樣式的設定。隻有那些我們在此之後還能直接發現的東西,即在對這個本質的體驗中直接發現的這個本質的內涵,它們才是現象學研究的實事。

我們在行為本質和在行為的本質“奠基”方麵所能夠分別發現的東西,例如感知和回憶,它們不依賴於它們載者的特殊組織,並且不會隨這個組織的變化而變化。在行為本質和內涵本質之間的本質聯係,例如在看與顏色之間的本質聯係也是如此。這樣,我們便可以發現一個精神的結構聯係,這個精神從屬於任何一個可能的世界,但又——盡管我們可以在人身上研究它,就像能量守恒原理也可以在人身上得到研究一樣,甚至我們還可以像邁耶(Robert Mayer)那樣在人身上發現它——完全獨立於人的組織;例如它使我們能夠創造出一個“上帝”的觀念。而在內涵方麵,我們可以發現從屬於一個世界的本質和聯係的結構,對於這個結構來說,我們人類世界的或我們經驗環境的所有經驗事實都隻具有實驗性的意義。但這個世界結構和這個精神結構在其本身的所有部分中都構成一個本質聯係——並且不可能將世界結構看成是精神所有進行的一個單純的“構形”,或者看成是我們對一個世界之經驗的規律或通過精神一般而進行的經驗之規律的單純結果。在這裏,甚至連“自我”也隻是世界的一個對象——“內部世界”的構造物,但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是世界的條件或相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