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舍勒文集:哲學與現象學

五、現象學與科學

字體:16+-

現象學哲學要求能夠提供純粹的、無前設的和絕對的認識。恰恰因為實證科學不這樣做和不能這樣做,所以現象學哲學作為一種獨立的認識方式與實證科學相對立。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現象學現在也指明,如何達到實證科學的問題和認識論目的。我必須誠實地承認:現象學至此為止還缺乏對這個任務的解決。由此而產生出這樣一個狀況,就好像對任何一個問題都有一個現象學的真理和一個實證科學的真理——即兩個真理。僅僅說:實事在“生成”上是這樣或那樣的,但現象學家恰恰對此不感興趣,這是不夠的。最後還存在著一個完全天真的問題:誰有理?究竟在現象學上被完全還原了的對象世界是最終的、絕對存在的和真實的世界——還要對於自然來說,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所聲稱的那些東西,對於心靈來說,經驗心理學、發生心理學所陳述的那些東西才是最終的、絕對存在的和真實的世界?如果現象是絕對存在者,那麽所有其他的東西都可以回溯到它們之上——現象學怎麽能夠逃避這一任務?而相反,如果現象隻是“顯相”(Erscheinung),實證科學和一門包容它的理性主義形而上學可以在這些“顯相”後麵發現或構造所謂真實之物和現實之物,那麽現象學也是一種世界的表麵觀(Vordergrundansicht),而現象隻是事物和力量的絕對實在因果連接的表麵現象。

現象學家當然堅信第一個立場。但僅僅堅信是不夠的。如果他不能從他的立足點出發去包容科學及其世界並表明它們的意義,那麽他也就不必驚異別人會說:你們“隻是”與“現象”打交道——也就是說,在“現象”這個詞中已經放進了“單純顯相”的意義。但現象學恰恰想成為“現象主義”的對立麵,即成為這樣一種學說的對立麵,這種學說聲稱我們的認識隻是關於所謂在現象後麵存在的實在之“顯相”的認識。現象學甚至想指明這種區分是如何形成的。(歌德的顏色學。)但它也需要指明,從它的事實出發如何達到解釋科學的基本概念,例如達到力學的自然解釋的概念,實證生物學的基本概念,生命、周圍世界、刺激、反應、死亡、生長、遺傳,達到描述心理學和解釋心理學、文化科學和精神科學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