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舍勒文集:哲學人類學

四、關於人的“消極的”和“古典的”理論

字體:16+-

在這裏,出現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精神是通過苦行、壓抑、升華才產生的呢,還是精神隻是通過這幾個過程獲得能量?依我看,由那個消極的行動、那個對現實的“不”所引起的,絕不是精神的存在,而隻是給精神提供能量,以及它的顯示能力。如我們已講過的,存在者展現在人身上,還展現在把自身“集聚”在自身的人本身的集中單位中,而精神格本身最終就是這個存在者本身的一個定語。然而——作為精神的精神在它的“純”形式中,原本是沒有任何“權力”、“力量”、“行動”的。為了贏得任何一個程度的極其微小的行動,還必須加速我們討論過的那個苦行、那個對本能的抑製及同一時刻本能的升華。

從這裏出發,我得以看到了理解精神的兩種首要可能,這兩種理論在人的觀念的曆史上起著根本的作用。這兩種理論中的第一種為古希臘人所創,認為精神自身不僅具有力量和行動,而且所具有的還是最高級的力量和行動——我們稱之為關於人的“古典”理論。希臘人的普遍世界觀認為,那個從泰初便存在著的、不為曆史的變化過程所改變的“世界”的存在(宇宙)是這樣設計的,從神性到materia bruta[純物質],存在的較高級形式,就是較強大、較有力的形式,就是形成原因的存在方式。人的“古典”理論便是這樣一個普遍世界觀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樣一個世界的頂點自然是精神性的和萬能的神,也就是那個由於他自己的精神而萬能的神。我們命名為關於人的“消極”理論的觀點,則與此針鋒相對,代表了相反的見解,認為精神本身——不論這個概念在多大的範圍內被承認,至少人的一切“創造文化”的行為,如一切道德的、邏輯的、審美地觀照著的和藝術地塑造著的行為,無一不是通過那個“非也”才產生。這兩種理論我都決不敢苟同。我認為,給天性孱弱、隻有在一群純“意圖”中才存在的精神注入能量,雖然是通過那個消極的行為產生的,但精神並不是由此才“緣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