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所有的悲劇性也都是悲哀的,而且是一種名副其實的悲哀。作為命運,作為事件的悲劇性本身與悲哀性品質[1]瓜蔓株連(另外在山水風景、麵部表情中也可能存在這種品質),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悲劇性也在人們的感情中勾起悲哀,使人們的心靈悲哀不已。
但是同樣毋庸置疑的是,並非所有的悲哀性和使人悲哀不已的事物都具備悲劇性質。世人魂歸西天,這種事本身是悲哀的,常常也使死者親友心情悲哀;然而確實不是所有的死亡事件都帶有悲劇性。有時我們不經考察價值,純粹顧及現狀而胸中頓生悲哀之情;有時我們“為……而悲哀”——這種悲哀緣起情感運動,我們體驗了這種應此事件內涵的要求而生的情感運動,而這種情感運動並不使我們聯係到我們個人的願望和目的,而隻是作為純粹實際價值的要求而問世的。如果暫不考慮第一種單單顧及現狀的悲哀,而隻著眼於第二種“為……而悲哀”,那麽悲劇性的悲哀就還有一種雙重性質,一種深深紮根於悲劇性悲哀及其對象之中的雙重性質。
首先,悲哀具有一種特殊的純潔性,它與一切“激動”、“憤怒”、“指責”無關,也與一切隨之俱來的、諸如“本來可以不如此結局”的願望無關。寧靜的偉大,非凡的安寧和沉著是它的特征。
隻要意外事件還能使我們的意誌活動興奮起來,隻要意外事件——如果它已發生並導致了災難——還能在某處顯示出一種促人幹預介入、努力扭轉災難局麵的可能性,那麽悲劇性悲哀的特有色彩就不會呈露出來。
因此悲劇性悲哀還具有一種冷靜。這種冷靜使它與一切特殊的自我悲哀,即源於自我而被體驗的“為……悲哀”之間涇渭分明。它應在此顯出“悲劇性”的形象和事件的要求,由外部而來,穿越我們的心靈。埃斯庫羅斯的悲劇尤其擅長將悲哀的這種色彩幾乎不攙一點雜質地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