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可稱為悲劇性的事物均在價值和價值關係的領域中活動。
無價值的宇宙中,如嚴謹的物理力學構思的宇宙中,是無悲劇可言的。
唯獨存在著高、低、貴、賤的地方才有悲劇性事件。
然而這並非意味著美、醜、善、惡及諸如此類的一種價值即為“悲劇性”。不過,人、物、事的悲劇性也許隻有通過它們身上附著的價值這個媒介才顯現出來。
這就是說,悲劇性始終是以價值和價值關係為支點和基礎的。而在此領域中,又隻有價值載體不斷運動,相互作用的所在,才產生悲劇性。
在靜止的價值世界中可能存在著愉悅、悲哀、崇高和莊嚴——但是決不會有悲劇。悲劇性隻在價值運動的領域中露麵;悲劇性露麵之際,必定有什麽事情發生。因此,事物發生、形成、消失、滅亡的時間實乃悲劇性出現的條件之一。
跟席勒的見解相悖,在純粹的空間中存在著某些崇高性,但是決無悲劇性。無空間的世界中或許還會有悲劇,但是無時間的世界中談不上有悲劇。因此,就其本義而言,“悲劇性”始終是對行動和忍受中的一種有效性的定義。悲劇性的“性格”之所以如此,也隻是因為其中蘊含著對悲劇性行動和悲劇性忍受的敏感傾向;“境遇”、各種力量的聯合和對峙、引起衝突行為的“關係”也隻有在浸潤充斥了這種有效性時才是悲劇性的。不過,悲劇性要出現,這種有效性必須有一固定方向,有一在被察覺、被感受的事物中顯露出來的方向,即處於某一高度的積極價值遭到毀滅的方向。使其毀滅的力量不能毫無價值,它本身也必須體現一種積極價值。
如果悲劇性現象出現,那麽一種價值無論如何必然毀滅。當然在人的範疇內這並不一定指人生命的終結。不過,人內心至少得有什麽遭到毀滅,諸如計劃、意誌、力量、財富、信仰。但是,悲劇性並非這種毀滅本身,而是另外一個某種較低價值或同樣積極價值的載體所起作用的方向——毀滅作用。後者決不可能是較高價值的載體。倘若善人征服了惡徒,高貴者挫敗了卑賤者,那就永遠不會出現悲劇現象。這時,道德的掌聲排斥了悲劇性印象。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同樣毫無疑問的是:起毀滅作用的力量本身不僅必須載有價值,而且必須載有高的、積極的價值。(這裏所謂積極的價值係指善相對於惡、好相對於壞、美相對於醜所具有的價值。所有的價值——假使不考慮其“高”、“低”等級均有這種特有的對立性和二元性。)這就是說,悲劇性現象是受下列條件製約的:毀滅更高積極價值的力量本身來源於積極價值的載體,當同樣高的價值“天生注定”一般相互消耗、相互揚棄時,悲劇性現象便最為粹而不雜、輪廓鮮明。某些悲劇中不僅誰都“有理”,而且置身鬥爭中的每個人物、每股力量都代表著同樣崇高的權利,或者都擁有和履行著同樣崇高的義務。這類悲劇也是悲劇性現象最有效的媒介。倘若相當高積極價值的載體,如善人和正義者從外部挫敗了一種地地道道的惡和醜,那麽悲劇性轉眼之間就會變為地地道道的無意義和非理性了,悲劇性的憐憫——這種憐憫無論達到何種深度都不允許導致痛苦和激動,而必須始終保持某種精神上的冷靜和安寧——也被痛苦的激動取而代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