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舍勒文集:哲學人類學

論悲劇性現象[1]

字體:16+-

魏育青譯

本文不擬論述任何描寫悲劇性的藝術形式。雖然觀察一下現存的各種悲劇形式對了解什麽是悲劇性大有裨益,但是悲劇性現象卻並非首先來自藝術表現本身。確切地說,悲劇性係宇宙本身的一種基本要素。不說別的,光是藝術表現和悲劇作家掌握的素材中就必然包含著這種要素的內核。要判斷什麽是真正的悲劇,那麽首先必須盡可能目光專注地審視這種現象。再者,悲劇性是否主要是一種“審美”現象,也是大可懷疑的。我們在生活曆史中不是三天兩頭地、不持任何審美觀點地議論悲劇性事件和悲劇性命運嗎?悲劇性對我們的感情起著何種純粹的作用,我們何以能夠“欣賞”形諸藝術的悲劇性,所有此類問題也不屬於本文的討論範圍。我們之所以對此略而不談,是因為這一切不能告訴我們什麽是悲劇性。那種司空見慣的“心理”觀察法試圖從調查悲劇性事件的觀眾或目擊者的體驗出發,發現並描寫“客觀條件”,即誘發體驗的刺激因素。與其說這種方法闡明了問題,毋寧說它沒有觸及問題。[2]它僅僅回答了悲劇性是如何起作用的,卻沒能揭示究竟什麽是悲劇性。“悲劇性”首先是我們在各種事件、命運和性格等本身覺察到的一種特征,這些事件、命運和性格的意義就是其存在。悲劇性特征是從上述這些存在本身散逸出來的一股濃重而清涼的氣息,是輝映著它們的一株暗淡的微光。在這株微光中某種性質逐漸呈現出其輪廓,這種性質是屬於世界的,而不是屬於我們的自我、自我的感情及自我對憐憫和恐懼的體驗的。觀賞者目擊悲劇性現象,感受這股源自上述存在的濃重而清涼的氣息,凝視這絲在“悲劇英雄”頭頂縈繞的微光,此時他內心的活動如何是與他是否能夠理解這種以特有方式象征著某種世界性質的現象毫不相幹的。有些人,其中甚至不乏偉人,麵對悲劇性猶如全盲或半盲,例如拉斐爾、歌德、梅特林克。[3]如果要描繪這類體驗,無論如何必須先知道什麽是悲劇性。另外,從曆史的角度看,這類體驗遠比悲劇性本身富於變化。一出埃斯庫羅斯的悲劇在作者的時代和在今天喚起的感情無疑是迥然不同的,而其中的悲劇性則是不論何年何月均可被人理解領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