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舍勒文集:道德意識中的怨恨與羞感

三、羞感的基本形式:關於羞感起源的學說

字體:16+-

如上所述,羞感的本質一方麵是使個體回顧自身,麵對一切普遍性東西的領域保護個體自我的必要性的感覺;另一方麵,它是一種感覺,在這種感覺中,對於強烈吸引較低級的本能追求的對象,進行價值選擇的較高級的意識功能的未定性表現為兩種意識等級的對立。羞感從這種本質規定中分化為兩種根本不同的形式;身體羞感或生命的羞感與靈魂羞澀或精神的羞澀感,二者不能相互推導。性羞感隻是最迫切的、最強烈的、生命的羞感,它仿佛將諸多生命的羞感集中在自己身上。羞感的第一種形式構成了下麵兩者之間的對立程度的指數:生命的愛的價值選擇功能(**是生命的愛的集中表現)和指向對愉悅物的感官感覺的本能衝動(快感刺激是這些感覺的集中表現)。這種指向如此專注,仿佛存在著特殊的感官感覺質;性本能是一種最強烈和最迫切的本能衝動。羞感的第二種形式構成了精神和靈魂的愛的價值選擇功能與生命的基本本能之間的對立指數,這種對立總之堅持提高生命力。但兩種形式都隻是在麵對一切普遍的東西的領域時,用於嗬護個體的自我價值。

換言之,我們在每一種羞感上始終有甲和乙兩種意識功能:一種是較低級和無價值差異的(按其運動方式較自發的)意識功能乙,堅定和實在的追求由它設定;一種是較高級的進行價值選擇甚至價值發現的意識功能甲(其運行方式自發性較差,故比較容易轉換),未確定性還以隨時變化的程度被設置在這種功能中。肉體羞感中的對立麵——生命本能與感官本能(或生命感覺與感官感覺),以及靈魂羞澀中的對立麵——精神人格的愛、意願、思與生命領域,分別根據各自所處的甲和乙的位置趨於各自的維持本能或提高本能。

這些形式規定的意義和作用將在後文論及。在此,首先有一點對我們極其重要:根據這些規定,羞感現象從屬於所有這種意識的建構,隻要該意識具有在此單獨構成前提的意識層次,盡管羞感現象始終是另外構成的;所以一般而言,羞感現象主要相對於人而存在,因為人以一種特殊的經驗構成形式具有這種層次。即使人種學和人類學無法使我們確信(實際情況正是如此),任何人和任何民族都具有羞感及其各種表現,仍然有充足的理由將它接受為一個明顯的事實。因為它恰恰是這種意識層次本身(及其個體的載體)與羞感現象之間的一種本質聯係。假如未來的人種學家向我們保證,某個民族沒有羞感的某種表現——羞感的基本經驗範圍絕不可能超出表現,那麽,我們無疑有權向他指出,為了找到它,請他最好找下去;[1]根據他的歸納法經驗原則,他隻有權說,他還未能發現那種表現,而不是它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