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舍勒文集:道德意識中的怨恨與羞感

五、現代道德中的怨恨及其價值位移02

字體:16+-

隻有從這些原則出發,工業主義的主遵倫理的價值觀才可以讓人弄明白,有用價值和工具價值優先於生命價值和器官價值是透入最細小、具體的價值觀中的優先法則;這一優先法則的根源在於怨恨——生活能力弱者對強者的怨恨,局部死亡者對於充滿活力者的怨恨!這些原則的共同根源可歸結為:按圖像和範疇來把握生命過程及其整個方式方法,按此,人作為一個類,在自己的發展中已定型,作為生物已不再能發展,隻是可加工的死材料;就是說,按人的效益文明的結構來透視自然的生命界[37]。然而,這隻是“擬人論”[38]的一個變種,是人類特有“智力”的擬人觀;智力在其範疇和思維形式的某一特定部分中隻體現為一種生命的機能,即已穩定了的生命機能。這種智力“能理解的”是:宇宙顯得是讓這把鑰匙來開啟的鎖,即顯得是“機械的”宇宙;於是,作為生命“環境”的宇宙就成了整個生命的基礎。各種機體組織的種種差別並未被理解為構成各種不同環境的因素,而是被理解為僅在程度上有差別的對人類環境的適應;實際的具有本質差別的意識形式,植物、動物、人所具有的形式,都隻不過是通向人的“智力”的一些階段和前階。使生命現象從屬於力學原理,隻是這一方法的最終的科學表達而已。因為,這些原理描繪的並不是純理智或“理智”的實質,而是已經在為人類製造工具服務的實質。[39]任何哲學的理性主義都把力學原理視為一種純粹的理性立法,把力學原理的相關體(即結構上縮小了的宇宙)視為環繞一切生物的“世界”;這樣一來,理性主義就暴露出其本來麵目:“擬人觀”。機械的宇宙其實就是選擇原理的最純正、最完善的表達;按照選擇原理,人把各種現象加工成自己周圍環境的統一體。這就是說,機械的宇宙是一種合乎族類的偏愛的表現:對可活動的固態事物(它體現“人”之本己的先驗性)的偏愛。機械的宇宙其實就是宇宙“u”的一個小小的部分“u”,而宇宙“u”是整個生物界的相關體,生命界本身作為整個精神個體的相關體又隻是宇宙“u”的一個小小的部分。“u”僅僅是“人類的勞動世界”。[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