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王計劃雖動議於唐才常,湘鄂又最具聲勢,但在保皇會的戰略框架內,自立軍隻是“數路大舉”中的一路,而且不是主力正軍。
戊戌政變後不久,唐才常東渡日本,與康有為洽談起兵事宜。次年夏冬,又再赴香港、南洋,與康會商。康有為等本不排除武力手段,戊戌政變前夕,曾密謀發兵圍頤和園殺西太後,此後又屢次策劃行刺清廷要人。其弟子羅潤楠(伯雅)素與廣西山賊及南海西樵巨盜區新、傅讚開等有交,曾鼓動任教於萬木草堂的田野桔次共赴廣西,率同黨400人,“合湖南之大隊以進中原”,“一試其屠龍之技”[1]。勤王計劃議定後,保皇派迅速展開行動,1899年7月在加拿大成立保皇會,於海外各埠設分會140餘處,並以澳門《知新報》館和橫濱《清議報》館為總會機關。同時,區新等奉命“潛行入京謀刺大臣”不果,“改易洋裝回粵”,與李昭、傅讚開等公開樹起“新廣東誌氣軍”的旗幟,“聲勢甚大”,驚動了最高統治者,清廷於光緒二十五年七月專旨拿辦。[2]
由於清廷不斷加緊迫害維新勢力,在各地搜捕保皇會成員及其親屬,於1899年12月20日和1900年2月14日兩度發布上諭,懸賞銀10萬兩捕殺康梁,又於1900年1月24日宣布準備廢光緒立新儲,保皇會感到危機日迫,時不我待,非速以武力大舉,不足以救燃眉之急。1900年1月,康有為移居新加坡,為了便於其遙控指揮內地勤王行動,保皇會在澳門設立總局,“以便辦事”[3]。
按照唐才常的設想,長江、珠江應同時起兵,而後者由保皇、興中兩會共同發動。康有為否決了這一計劃,另行製定了一套兩廣起兵,襲湘攻鄂,席卷長江,直搗京師的戰略部署。其基本方針,如所定《勤王行師議》:“除別有所圖經營外,以全力取桂、襲湘、攻鄂而直搗京師焉。”[4]尤以兩廣為勤王正軍的發難之地。為實現該計劃,保皇會全體動員,由康有為坐鎮南洋,率梁鐵君、湯覺頓組成指揮中樞,背靠僑商邱菽園等;梁啟超、梁啟田(君力)主持美洲、澳洲華僑捐款事務;羅普(孝高)、黃為之、陳國鏞(侶笙)、麥孟華(孺博)、麥仲華(曼宣)等駐東京,負責購械運貨,兼向日本朝野尋求援助;容閎辦理外交;徐勤(君勉、雪廣)、王覺任(鏡如)、葉湘南(覺邁)、陳士廉(介叔)、韓文舉(樹園)、歐榘甲(雲樵)、劉楨麟(孝實)、鄺壽民、何樹齡(易一)、何廷光(穗田)等駐澳門與港商何東(曉生)合作,協調內外;梁炳光(子剛)、張學璟(智若)經營廣東,陳廉君經營梧州;長江流域由唐才常、狄平等在上海主持調度,以為響應,大有一鼓而成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