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梁等人亡走海外,聲稱奉詔,鼓動保救光緒,創發報刊,抨擊當朝執政,成為西太後及其黨羽的心腹之患。從其出亡之日起,清政府就設法予以鏟除。開始試圖緝拿正法。政變不久,清廷即派榮祿的心腹李盛鐸任駐日公使,取代黃遵憲,準備重施駐英公使館綁架孫中山的故技。從1899年1月起,不斷有清廷派遣刺客到日本行刺康有為的消息。據東京警視廳報告,康有為接到友人函告,有沈、陳二人奉清政府之命暗殺康、梁,正在上海與日本人往還,以求交際,將東渡日本。[1]4月,又有以保皇會為目標的刺客抵達日本的消息。[2]其時清廷由剛毅籌劃對付康有為,“劉問芻自認能除康,剛極喜之”[3]。7月,清政府派劉學詢、慶寬等以考察商務名義赴日,與日本政府暗中交涉“交康”事宜。[4]此舉不成,遂改用通緝與暗殺並舉之法。
劉學詢在日期間,曾與孫中山密談,其中據說涉及如何對付康有為。此事在劉學詢一方,是肩負清政府的使命,在孫中山以及從中撮合的日本人士,則旨在籌集軍費。[5]同年10月,康有為接到其母病危的急電,從美洲東歸,途中證實事屬子虛,擔心是清政府的陰謀。[6]恰好《清議報》館被火焚毀,康有為更加害怕清廷故意製造混亂,以便下手。況且報館失火事確與清廷有關。其時剛毅南下廣東,一麵籌集巨款,一麵督促殺康事宜。回京之後,“又常常專注拿康,危言聳論,不知又加幾許……合肥之商務兩廣,皆為此事,有此一事,則餘事皆不暇矣”[7]。
11月,李鴻章擔任商務大臣並奉密旨除康,[8]即任用劉學詢,企圖利用孫中山誘捕康有為。關於此事,孫中山先期製定了一套辦法,但在劉學詢函約之後,遲遲沒有回複。劉學詢鑒於“滬上各報已播傳,恐打草驚蛇,蹈上年李盛鐸覆轍”,準備“得孫回音,即先赴粵”,要求李鴻章“請奏飭粵暫緩,俟詢到商妥再辦。”李鴻章認為孫中山不答複表明其“或尚遲疑。粵早奉電旨,難再飭緩。擬赴粵,有何辦法?”劉學詢答以“法用誘用擄,活上斃次”。行刺之事由港澳之人實施,“候孫來商截南洋之路”[9],以防康有為聞訊外竄。據說康有為在港期間,“刺客載途,登吾港寓三層樓行刺焉。時門人狄楚卿猶在樓下與唐才常談也。又開隧道於鄰,欲火吾室,幸吾先行而免”[10]。由於在港行動不便,清政府試圖通過外交途徑使港英當局將康有為驅逐出境,同時“多方布置,靜以待動,不惜財力,誘而擄之,務期必獲”。李鴻章還指示劉學詢:“此事宜細心設計密圖,勿過鹵莽,防一擊不中,口舌更甚。黃金福係剛派密捕者,亦合辦為妙。”[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