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末新知識界的社團與活動

一、複仇複辟

字體:16+-

戊戌政變後,保皇救上、恢複新政成為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當務之急。為達此目的,他們設想的主要途徑有三:第一,援引列強;第二,興師勤王;第三,暗殺行刺。

作為積極參與政治角逐的入世者,康、梁不同於一般坐而論道的學者文人,道行清高不得不服從於權力鬥爭的勝負法則。競爭者雖有革新與守舊的背景差異,但權謀手段如出一轍。隻是處於在野地位乃至被迫流亡的康、梁缺少正統性依據,行動更為隱蔽,以後又秘而不宣,借以保持忠正形象,編織道義戰勝權奸的神話而已。亡走東瀛之初,梁啟超在與日本外相大隈重信的代表誌賀重昂談話中說:

南部各省之誌士,鹹動義憤,將誓師清君側,仆等亦不能阻之。然義師之起,其險著居十分之九。蓋歐洲諸國,必將承其後,且各省伏莽,紛紛借機而起,**中原,而分割之事亦隨之矣。故仆等之意,與其冒此險招而謀之於下,不如公借友邦之力以謀之於上也。

希望由日本出麵,聯合英、美進行幹預,促使光緒重掌大權。他還函邀容閎前往東京,與康有為同航英、美,就此事接洽磋商。[1]不過,康、梁雖然害怕草莽豪強擁兵自重,也同樣擔心東西列強仗勢欺人,趁火打劫,自己背上賣國的千古罪名。要避免起於下、迫於外的割據瓜分風險,最佳良策莫如以暗殺除去西太後和少數頑固重臣,迫退守舊黨,擁戴光緒複位,重行新政。

康有為避匿香港之際,宮崎寅藏曾坦然指陳其變法失敗的原因在於“徒賴君權,想以一紙上諭來完成這樣的大事”,沒有以武力作後盾的準備,鼓動其“親自下結民間誌士,起義軍於中原”。試圖促成維新、革命兩黨結合,聯絡哥老、三合會黨,掀起一番風雲。但康有為將政變歸罪於西太後,“說她是東亞的禍根,認為當前的急務在於除掉這個西太後”[2],並提出借助日本壯士達到這一目的的想法。宮崎雖然不反對暗殺,但批評其求助於日本人是怯懦的表現,以激將法逼康從弟子門生中尋找赴義俠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