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疾病醫療社會史在目前還是一個大多數史家較少關注的學術領域,而且目前還缺乏較為深入的綜合性研究,大多數論著在資料的利用上也往往以一兩類資料為主[135],特別是這類資料還非常零散,因此,我想在此有必要對該類資料的載體、資料的特點和利用狀況做一說明。
根據筆者的搜羅,這方麵的資料大致有以下幾類:
(一)官書
主要包括正史、實錄、政書等。總體上,由於國家在對付疫病方麵舉措甚少,所以這類資料中相關的內容也較少,但也不可忽視,特別是在探討國家態度時。
(二)方誌
包括各省通誌、府縣誌、鄉鎮誌等,特別是縣誌與鄉鎮誌,是這類研究最重要的資料之一。其中疫病和疾疫救療的資料主要見於“祥異”、“善舉”、“人物·孝義和方技”以及“雜誌”等門類中,而有關時人對疫病的認識及民間的信仰和習俗則主要包含於“風俗”、“祠寺”、“廟壇”、“藝文”和“雜誌”等內容中。這是本書最主要的資料來源,筆者對《中國地方誌聯合目錄》[136]所收錄的清代和民國初年編纂的江南十府一州的各類方誌基本上都一一做了翻檢。此外,現代編成的一些地方的“衛生誌”中,也有不少有關的資訊,特別是關於清末西醫的情況和當時衛生狀況的記載較有價值。
(三)詩文集、筆記和小說
豐富的清人詩文集是清史研究的資料寶庫,雖然早就引起人們注意,但由於館藏分散、人們對其總體上的收藏和分布情況不了解,而且因詩文集本身內容龐雜,所以目前對其發掘利用還遠遠不夠。疫病史資料在文集中並不多見,所以筆者在翻檢時,常常有“大海撈針”之歎,不過其中偶爾出現的一些關於疫病與救療情況的重要資料也往往給人一種“行有所值”之感,而且在翻檢中,似乎越來越深切地感到,集中翻閱,對了解當時的社會問題以及時人對包括疾病、醫療在內的眾多問題的認識是非常有益而且必要的。南開大學圖書館以收藏清人詩文集為特色之一,達2000餘種,其中大約有一半為本書所稱的江南地區的文人所作。另外,新近出版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齊魯書社,1996)也收集了較多的乾隆中期以前人所作的詩文集。這些無疑大大便利了筆者對詩文集的利用。在閱讀中,筆者主要關注清代江南人的文集,對一些影響較大、曾在江南為官或居住之人的文集也適當予以注意,對詩集的翻檢則較為隨意。筆記小說特別是筆記中包含的相關資料似乎要多於詩文集,實際上,目前出版界對筆記小說出版的重視也遠遠超過詩文集。首先,有綜合性的“曆代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4);其次,有不少出版社都出版相關的叢書,比如“清代筆記史料”叢書(中華書局)、“明清筆記叢書”(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曆史資料叢刊”(上海書店出版社)、“民國筆記小說大觀”(山西古籍出版社)、“浙藏善本叢書”(浙江古籍出版社)、“江蘇地方文獻叢書”(江蘇古籍出版社)等。此外,點校出版的清人小說也不在少數。由於筆記本身形式和內容都非常隨意,故相關資料的內容也十分龐雜,分布也頗為零散。小說雖多虛構,但其反映出的背景往往是真實的,對認識當時一般民眾對醫療、疾病的態度幫助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