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民國北京研究精粹

三、組織文史雜誌

字體:16+-

經過上述調整,華北文教協會的發展進入相對穩定期,但是平津兩地國民黨及國民政府機關的關係以及地下工作的保密規則仍然未得到適當處理。1941年春,北平市國民黨黨部改組,英千裏等人因為要改就黨部書記,退出文協,北平文協總會不得不再度進行調整。為此,高挺秀潛赴重慶匯報,沈兼士則致函朱家驊,並提出會務報告,函謂:“平市改組,耿、英兩君之新任務,因津方傳播,此間局外人已有所聞,而各同人探詢消息。褚君頃與弟等商酌再四,覺處此艱危環境,原來之行醫計劃,非變更不可。現正設法另立社會基礎,俟成功後,即當進行一切。……再英君前請尊處電津,宣布彼已辭職,藉獲掩護,乞速飭辦。董洗凡君經弟邀請,已允加入本會工作,化名丁伯強,擬請予以文委名義,俾便合作。”[41]朱家驊同意沈兼士所請各項,並批示複電:“平市文教工作重要,務請設法大規模擴充”。[42]

4月7日,朱家驊再度致電沈兼士和褚成猷:“平市為昔日文化中心,淪陷以還,學人誌士仍多息影其間,敵偽注意誘脅,不遺餘力,浸漸移變,不無可慮。故我方文教工作較之其他省市尤關重要。現任或曾任各級學校教員及畢業肄業學生,愛國家愛民族之心人皆有之,啟迪聯係及如何發揮其力量,以為他日收複失土張本,正有待於諸君子之繼續籌劃進行,北望燕雲,神與俱馳。”

朱家驊連番催促,並非一般的鼓勵督促,而是迫切希望北平方麵於短期內有大動作。由於未見北平文協回複,4月25日,朱家驊再發一電,除了表彰北平文教協會在沈兼士領導下“收效及宏”外,主要是提出:“茲為加強工作起見,擬在平出版文史雜誌或文藝刊物,以吸收第一流作家,使其能掌握華北文壇,隱約之間,灌輸民族意識,暗示本黨主義,並另出版一普通周刊,以吸引青年作家與優秀學生之稿件。擬請兄負責籌備,擬就預算,即行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