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結構性衝突中的主動
在成為藝人之前,天橋藝人是被主流社會及其原有的生活空間、生活秩序拋出的一群人,是代表結構性不平等的,既承認個人選擇的自主性,也肯定社會結構因素對個人自主性的限製的“生命機會”的體現。[47]如果從被原有的生活秩序拋離而言,這些後來才成為天橋藝人的人經曆的是一個被動的過程,但從個體有限的生命機會而言,這一過程則是主動的。在其隨後所經曆的,由天橋藝人所構成的底邊社會社會化的過程中,其公開文本是處於劣勢的徒弟-新人(novice)在被動地接受以師父為代表的處於優勢的天橋藝人的教化。但是,隻要考慮到認同是個人與群體在互動中呈現的相互定義的過程,考慮到既存的優勢群體與劣勢群體的結構性衝突,我們就會發現新人在此過程中的主動性,即徒弟學藝的隱蔽文本。[48]在此過程中,雖然是師父、天橋藝人群體和他們所奉行的規範在教化新人,但新人為了盡快地習得這一另類社會的知識並被新群體認同,他自己也在主動地追尋、認同這個底邊社會的規則、規範,並能動地對其進行建構與鞏固。實際上,在一位新人決定要拜天橋藝人為師之前,他們自己或者其家庭已經認知到了他們可能會麵臨的生活。
拜師直至綽號的獲得等一係列通過儀式都是結構性的限製與個人能動性互動的過程。同時,這些過程是在主流社會對天橋藝人本身慣性認知和角色期待以及天橋藝人群體對這些認知、角色期待的回應、調適下進行的。士、農、工、商等“良民”的優勢和天橋藝人的劣勢,天橋藝人內部師父的優勢和徒弟的劣勢,天橋藝人不同行當之間的優勢與劣勢,都同時對一位流落到天橋並願意拜師學藝的新人身份的建構產生著影響,新人也主動地回應著這些影響並使與之關聯的人身份、觀念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