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北京,孩子出生是一件相當重要的大事,生育的時刻一旦來臨,就標誌著一係列儀式即將登場,特別是男孩子出生更不會單純地被視為一個生理現象,而是帶有相當濃厚的社會與文化含義,似乎與家族的興衰密不可分,也似乎喻示著家庭秩序將得到重新調整。與正常人不同,剛出生的嬰兒盡管已經匆忙墜落在了塵世網絡之中,但是在經過一定的儀式加以認定之前,仍被視為一個陌生人,隻有在經過儀式確認其足以強健地生存下來之後,嬰兒才能在家庭中接受一個新的位置,所以煩瑣儀式的舉行就成為一個新的社會成員被接納的表演形式。
老北京的接生婆人們習慣稱之為“收生姥姥”或“吉祥姥姥”,又叫“穩婆”。“穩婆”都在自家門口掛個小木牌,上書“快馬輕車,某氏收洗”字樣,下邊綴以紅布條,當作幌子。老北京的通例是約在產婦臨產前三四個星期,即將穩婆接來“認門”,對產婦略做診視,至臨產時,再請其來家接生,孩子生下三天後,必請穩婆來家主持嬰兒的洗禮,名叫“洗三”,並循例予以厚贈。“洗三”之日,通常隻有近親來賀,多送給產婦一些荔枝、龍眼、落花生之類,或送紅色雞蛋,產婦本家僅用一頓炒菜麵進行招待,俗稱“洗三麵”。“洗三”儀式通常在午飯後舉行,首先,在產房外廳正麵設上香案,供奉碧霞元君、瓊霄娘娘、雲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等十三位神像。叩拜完畢,“洗三”典禮就算正式開始了,產婦本家依尊卑長幼帶頭往盆裏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錢幣“添盆”。此外,還可以添些桂圓、荔枝、紅棗、花生、栗子之類的喜果。孩子放入澡盆後受涼一哭,不但不犯忌諱,反而吉祥,謂之“響盆”。姥姥一邊給嬰兒洗澡,一邊念叨各種各樣的吉祥祝詞,比如:“先洗頭,做王侯;後洗腰,一輩倒比一輩高;洗洗蛋,做知縣;洗洗溝,做知州。”隨後,把艾葉球兒點著,以生薑片作托,放在嬰兒腦門上,象征性地灸一灸,再給嬰兒梳頭打扮一下,說什麽“三梳子,兩攏子,長大戴個紅頂子;左描眉,右打鬢,找個媳婦(女婿)準四襯;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說話免丟醜”。洗罷,把孩子捆好,用一顆大蔥往身上輕輕打三下說“一打聰明(‘聰’與‘蔥’諧音),二打伶俐”。打完之後叫人把蔥扔在房頂上(有祝願小孩將來聰明絕頂之意)。拿起秤砣幾比畫,說“秤砣雖小壓千斤”(祝願嬰兒長大後在家庭、社會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拿起鎖頭三比畫,說“長大啦,頭緊、腳緊、手緊”(祝願孩子長大後穩重、謹慎)。再把嬰兒托在盤子裏,用產婦家事先準備好的金銀錁子或首飾往嬰兒身上一掖,說“左掖金,右掖銀,花不了,賞大人”(祝願小孩長大後,福大祿大財命大)。最有趣者,把幾朵紙製的石榴花往烘籠兒裏一篩,說道:“梔子花、茉莉花、桃、杏、玫瑰、晚香玉,花瘢痘疹稀稀拉拉兒的……”(祝願小孩不出或少出天花,沒災沒病地健康成長)[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