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4月,喜仁龍在《北京的城牆和城門》的自序中說:“如果我能引起人們對北京城牆和城門這些曆史古跡的興趣……就感到自己對中國這座偉大的都城盡了一點責任。”[51]20多年後,侯仁之在倫敦某舊書店偶然發現此書,重價購得後通宵閱讀,對喜仁龍的細致觀察和學者情懷感佩不已。[52]充滿諷刺意味的是,1924年喜仁龍呼籲歐美學界關注北京城牆保護問題,就在這一年,在內務部和京師市政公所主持下,馮玉祥駐北京軍隊開始大規模拆除皇牆。1924年11月20日《北京日報》報道了這一曆史事件的詳情:
北京城牆重圍大礙交通,當局現為整頓市政起見,除將正陽宣武兩門之間開一新門外,並擬定將皇城垣東北西三麵完全拆毀,以便京都市交通,益增便利……因此城垣聳立城之中心,往來迂繞,障礙交通,往年內務部決定將東西北三麵完全拆去,僅留天安門一麵。[53]
內務部下令“毅然賡續舉辦”的具體計劃如下:
(甲)工作:關於挖鑿搬運等項,擬商由馮玉祥駐京軍隊抽調工兵擔任;修理堆砌各事,則招工承包。
(乙)經費:上項工作既大半由馮軍擔任,工資即省去不少,而所拆磚石等項並可變價,其餘所需費用為數不多,籌措自不甚難。[54]
由此可見,完全拆毀東、北、西三麵皇城城垣和在正陽、宣武門間開辟新城門的任務,大多數由馮玉祥駐北京部隊抽調工兵完成;作為回報,當局將所開之新城門命名為“和平門”,以表馮玉祥部隊“班師北京主張和平之紀念”。並且,“關於乙項變賣磚石,聞亦有某建築公司願意承受雲”。[55]內務部“以便京都市交通”之說固然不能成立,但是,拆下的城磚,果真是全部變賣給了某建築公司,以得款充當工人工資嗎?經過考證。事實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