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民國北京研究精粹

廟會和大眾娛樂

字體:16+-

盡管大多數開闊空間僅供一小部分統治階級享用,但普通老百姓仍有他們自己的公共娛樂休閑方式。在封建帝國晚期,許多北京居民光顧定期舉行的民間廟會(如佛教、道教或其他宗教信仰場所舉辦的廟會)。這些廟會在某些方麵與今日的現代公園活動類似,融文化、商業、社會和娛樂功能於一體。人們前往廟會購買東西、交換百物、會見親朋、觀看各種各樣的表演或傳統戲劇、品嚐各種各樣的地方小吃和土特風味產品。例如,城隍廟的廟會每個月舉辦三次,分別在農曆的初一、十五和二十五。全國的百物都匯集在城市的中心展銷。此外,清明節時,在北京西邊的高梁橋下,城市居民在為廟會活動臨時搭建的帳篷裏觀看音樂家、雜技演員和魔術師的表演。

最著名的廟會是在廠甸——琉璃廠中部的一片露天場地上舉辦的。琉璃廠是一條店鋪林立的街道。這些店鋪出售古書、古玩古董、珠寶、美術品和手工藝品。從18世紀晚期開始,人們舉辦長達兩周的廠甸廟會(根據附近的灶王廟命名),作為春節慶祝活動的一部分。因為是城裏最喜慶的地方,廠甸吸引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居民和遊客。除了展銷舊書、字畫、古董之類的物品以外,廟會也綜合了各種各樣現場表演、茶館、地方小吃攤兒、小孩運動場的特色。五彩繽紛的風箏、巨大的玩具紙風車、氣球和山楂糖葫蘆、糖果,統統都是節日的標誌,廟會因此成了通俗文化的博覽會和民間藝術的博物館。

位於北京城西北地安門的什刹海可能是北京夏天最受歡迎的集會地點。每年從五月到七月,什刹海都吸引人們來參觀它著名的荷花會。逐漸地,商人把茶館、酒店、各種各樣的娛樂設施,以及小吃攤兒都建了起來,以迎合賞花遊客的需要;不久,這個地區就逐步成了一個大規模的市場,近似於廠甸的那個市場和民國時期的天橋商業娛樂區。什刹海獨有的節日慶祝活動包括品嚐蓮子羹、點荷花燈籠,並根據流行的民間信仰,燒紙船寄給近期去世的人。與地位顯赫的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出現的中央公園和北海公園相比,什刹海不矯揉造作,有著實實在在、古樸適中的田園風味。遊客中有居住在附近寬敞舒適的帝王豪宅裏的滿族王公貴族,有為朝廷工作的高官權貴,但絕大多數是來自全市的普通居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