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廠甸,指的是琉璃廠外麵的空地。廠甸廟會始於明朝嘉靖年間,盛於清代乾隆之時,其廟會由來乃因該處聚集了三座廟宇——火神廟、呂祖祠、土地廟——所致。到1917年,市府在廠甸建立了海王村公園,並對當地加以整頓,使其四通八達,成為琉璃廠的中心點。翌年海王村公園開幕,政府並正式規定每年舊曆正月初一至十五,以廠甸和海王村公園為中心舉辦廟會集市,成為當時北京唯一的官辦春節廟會。1926年,在正陽門與宣武門之間開辟了新華門,隔年改為和平門,自此琉璃廠被分為東、西琉璃廠。廣義的廠甸,便包含上述三座廟宇及琉璃廠。30年代之後,由於南京國府中央要求各地廢除舊曆、推行新曆,原先以舊曆新年為主開放的廠甸,從新曆一月一日起開放十日。但因城市經濟衰頹,市府為繁榮市麵、刺激消費起見,每年開放兩次廠甸集市,一在陽曆新年,一在舊曆正月(一至十五日)。包括琉璃廠文化商場及海王村公園內的廠甸,一律由市府開放招商設攤,不收房租。由於廠甸不需門票,任何人都可自由參觀遊覽,且雖然廠甸也是廟會的一種,卻無任何宗教意味,其間的店鋪與攤商,匯集了京味小吃、書畫珍玩、雜物百貨、各地特產、娛興玩具,古董字樣,加上令人眼花繚亂的遊藝與特技表演,就像個萬花筒市集。時值春節眾人歡慶、遊客聚集之時,廠甸的遊人不分身份貧富,太太小姐、老爺少爺、文人學生,村姑鄉婦、販夫走卒,都樂於至此消遣、購物、搜尋古董舊書,或純粹遊逛,感受過年歡喜氣氛。見孫殿起輯:《琉璃廠小誌》,16~18頁。劉葉秋:《京華瑣話:逛廠甸兒》,見劉葉秋、金雲臻:《回憶舊北京》,8~13頁,北京,北京燕山書版社,1992。林海音:《家住書坊邊——琉璃廠、廠甸、海王村公園》,見《我的京味兒回憶錄》,33~44頁,台北,遊目族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崔金生:《舊京廠甸廟會》,載《北京檔案》,2004(5),48~49頁。李金龍:《情懷廠甸》,載《前線》,2008(1),68~69頁。